作為“火的故鄉”,2005年在河南商丘采集的火種曾點燃十運會“華夏文明之火”;2008年7月,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圣火傳遞也將來到商丘。圖為燧皇陵廣場,2005年全國十運會“華夏文明之火”就是在這里點燃的。
燧人氏鉆木取火開創了中華古代文明。圖為燧皇陵前燧人氏取火雕像。
2005年10月在南京舉行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因被視作我國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一次大演練,受到極大關注。
開幕之前,主題口號為“我們萬眾一心”的火炬傳遞活動分別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采集“科技進步之火”、在商丘采集“華夏文明之火”、在北京航天城采集“中華復興之火”。三個采火地點的選擇寓意深刻,十運會火炬傳遞采火點選擇南京紫金山、河南商丘和北京航天城,在空間上兼顧了江蘇省會、中原大地和首都北京,在時間上體現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銜接。
商丘市之所以入選,因為它是“火的故鄉”,《史記》中記載的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就曾在這里繁衍生息。燧人氏所造之火被譽為“中華第一火種”,照亮了從猿到人的歷程,開創了中華古代文明。因此,用“中華第一火種”誕生地——河南商丘采集的火種點燃十運會“華夏文明之火”,閃耀著人類征服自然的智慧光芒,體現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時過三年,2008年7月,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圣火傳遞又將來到商丘,這無疑再次彰顯商丘作為火的故鄉的地位。
實際上,火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民族向心力和鼓舞民族精神的象征。而這種圣火的傳遞,包括奧運會點火的形式,伴隨了人們利用火的文明進程。
古人取火多取法自然
“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和擊石取火前,人類用火多是雷電引起樹木著火的自然界火和火山引起的火。”商丘市文聯原主席尚起興先生說,“雷電、火山過后,火一旦熄滅人們就無法使用,這樣人們就想法去保存火種。一開始人們不斷地添加樹枝、木頭來保持火的燃燒。后來人們逐漸引火入山洞,在固定的地方保存火種,并不斷地加入柴草樹木保持火種不熄滅。經過長期的摸索,人們逐漸在火堆邊上堆上石塊,以便更好地維持火勢,也有利于燒烤食物,這就是后來火坑的雛形。直到燧人氏發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后,這種靠自然取火的方式才發生改變。”
燧人氏后,在取火方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應該是陽燧的出現。
西方神話中,有普羅米修斯冒生命危險用桂皮制成的空心管在太陽神阿波羅太陽戰車輪子下為人類盜天火的美麗傳說。在我國西周時期,不用普羅米修斯照樣可以隨時從太陽那里得到“天火”,這就是“陽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