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傳承和弘揚木蘭文化
2013/5/22 11:52:4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花木蘭的故里,為了弘揚花木蘭精神,1993年5月,虞城縣開始舉辦木蘭文化研討會和首屆木蘭文化節,2007年11月30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將“中國木蘭之鄉”的牌匾正式授予虞城縣。在這期間的14年內,商丘市和虞城縣著力打造木蘭文化品牌、發展木蘭文化產業,借助木蘭文化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木蘭精神的民族內涵和社會影響
木蘭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她以代父從軍的英勇壯舉,成為封建時代首位突破男尊女卑界限的女英雄,成為天下女性心中的偶像。木蘭對國家對父母的忠孝行為,像一面鮮艷的旗幟鼓舞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木蘭精神已經成為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成為中華民族優良品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木蘭精神有著深刻的民俗內涵,在她身上表現出的大忠、大孝、大節、大義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品德的集中體現。木蘭是一位普通家庭的女子,在和平的環境里,她親手紡織勞動,具有勤勞儉樸的品質。一旦戰爭到來,她又能臨危不懼,挺身而出,慨然代父從軍,保衛父母和自己的國家,具有熱愛祖國和自我犧牲精神。在金戈鐵馬的征戰中,她克服了種種困難,隱瞞了自已的性別,立下了汗馬功勞,表現出驚人的機智、勇敢和堅強。木蘭愛她的父母,愛她的家鄉,也愛和平勞動的生活,因此,當天子賜給她高官厚祿的時候,她才能辭官不做,寧肯返回故里去做親手勞作的普通婦女,在富貴榮華面前心地淡泊,表現出純潔高尚的襟懷。
木蘭是一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同時她又高于現實生活,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種種美德。她效忠祖國,熱愛家鄉,不愿看到美好的家園遭受侵略,因此她在戰場上才能無私無畏,英勇殺敵,為祖國建功立業。她對父母又是無比的孝敬,在她的心中,報孝父母的養育之恩,遠比天子賞賜的榮華富貴重要百倍。木蘭的身上,表現的是胸懷天下的民族大義,是對敵人英勇不屈的民族氣節,是對骨肉親人的拳拳愛心。木蘭的崇高精神,至今仍然閃耀著璀燦的光芒,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中,我們同樣需要木蘭精神的宏揚和光大,需要木蘭精神的補充和滋養,木蘭精神已經凝結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日益影響著中國和世界。
首先把木蘭故事改編成戲劇在社會上傳播的,是明代的著名戲劇家徐渭,此后,隨著影響的逐步擴大,木蘭成為巾幗英雄的代表人物,成為社會學習的典范和楷模。京劇大師梅蘭芳演出的《木蘭從軍》和豫劇大師常香玉改編演出的《花木蘭》,更使木蘭的影響名滿天下,木蘭精神成為社會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木蘭的故事改編成動畫片搬上銀屏,征服了世界,木蘭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200O年,香港拍攝了44集的電視連續劇《花木蘭》,北大星光集團也聘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唐季禮拍攝電影大片《花木蘭》,現正在積極籌拍。2000年4月,由國家郵政局發行的《木蘭從軍》特種郵票問世,商丘市和虞城縣分別舉行了隆重的郵票首發式慶典活動。2004年,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立項,河南歌舞劇院創作演岀的大型歌舞劇《木蘭詩篇》隆重推出,影響全國,并在澳大利亞和美國演出獲得成功,轟動了整個華人世界,木蘭精神影響了海內外。
在虞城縣,木蘭精神更是大放異彩,木蘭的影響更是深入人心。全國聞名的“木蘭民兵班”,是解放初期由稍崗鄉趙莊村的十一名姑娘組成的,雖然人員多次更換,木蘭精神卻永在心中。她們擔負著縣境內隴海鐵路安全的巡邏任務,幾十年來,風雨無阻,保障了鐵路交通安全,沒發生過一次事故。
木蘭精神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更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我縣以及周邊市區,以木蘭為名稱的單位企業很多,以木蘭為品牌的產品更是不計其數,僅我縣就有上百家以木蘭命名的企業。如我縣知名的“河南木蘭紡織集團公司”、“木蘭食品有限公司”、“木蘭篩板廠”、“木蘭木業公司”、“木蘭面粉廠”、“木蘭服裝廠”、“木蘭大藥店”等眾多企業,不僅在全縣的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弘揚木蘭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力弘揚木蘭文化
1993年,虞城縣為了重現木蘭祠的歷史舊貌,挽救這一歷史古跡,籌措資金500萬元,在木蘭祠的原址上重修了大殿和祠院,整修了元代和清代的兩通石碑,使木蘭祠的占地面積達到7000多平方米,基本上再現了木蘭祠的原貌。從此,縣政府每年都拿出專項資金對木蘭祠的建筑和外觀環境進行維修保護。2006年4月,縣財政又投入100多萬元,對木蘭祠進行大規模維修,后來又建設了有我國當代著名將軍、作家、書畫家為歌頌木蘭精神而題贈的書法碑林,建設了毛澤東主席書法作品《木蘭詩》詩壁,對景點周邊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目前,木蘭祠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政府首期掛牌的旅游景點之一。為了傳承和弘揚木蘭精神,縣委、縣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深入挖掘有關木蘭的歷史史料,加強對木蘭故里在虞城的考證。木蘭的故鄉,到底在哪里,歷史上曾經爭論不休,縣委、縣政府組織眾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反復考證與廓清,目前已確定木蘭的故鄉在河南虞城,并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和社會的肯定。1962年出版的第97期《中華活頁文選》上載徐鵬的“《木蘭詩》注”中指出:“關于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根據歷史地理的變化,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這一個地方。虞城縣委副書記馬俊華離職后潛心從事文史研究,成果卓著,他在其研究文章《木蘭故里在虞城》中,詳盡的分析論述了近年來國內有關木蘭故里的爭論和疑議,用切實可信的證據一一批駁了那些認為木蘭故里不在虞城的觀點,用詳實的史料證明了木蘭的故里在虞城這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澄清了社會上一些以訛傳訛的言論,為木蘭故里正了名。通過大量的歷史佐證,木蘭故里在虞城早已為大家所認同。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把“木蘭祠”作為詞條已列入“詞典”,注明其故里在虞城。1990年出版的《中國測繪地圖冊》,在虞城西南部清晰的標著:木蘭祠。
(二)搜集整理軼聞、傳說、故事及歷史影響,挖掘木蘭精神的本質特征。搜集了大量關于木蘭的美好故事、傳說,其中虞城花木蘭傳說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連續舉辦木蘭文化節及經貿洽談會,到目前已經舉辦四屆。現在木蘭文化節已經成為固定的節慶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是商丘市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虞城縣的一件大事。
(四)通過積極申報,國家郵政局于2000年發行《木蘭從軍》特種紀念郵票,同年4月份,國家郵政局在商丘市舉行了隆重的木蘭郵票首發儀式。
(五)注重媒體宣傳,充分利用人民日報社在我縣對口幫扶的機遇,每年都在《人民日報》上刊發五、六個整版的宣傳廣告,廣泛宣傳木蘭文化,使木蘭的影響走向全國和海外。
(六)組織掀起木蘭文化研究熱潮,強力打造文化品牌。
(七)開展了全國百名將軍歌頌木蘭精神書法作品征集活動,向全國的知名將軍發出邀請,請他們撰寫歌頌木蘭精神書法作品,先后征集各類書法作品200多件,多次成功舉辦“百名將軍木蘭書法展覽”,在全國引起了較大影響。在此基礎上,由全國著名史學家和學者參加的木蘭文化研討會在我縣召開,與會專家學者經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一致認為,木蘭故里在虞城已是不爭的事實。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綜合 20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