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新聞資訊 >> 瀏覽商丘

大運河考古使通濟渠河南夏邑段重見天日

2013/7/16 9:14:52 點擊數: 【字體:

 

  新華網河南頻道7月16日電 (記者桂娟 方棟)隨著大運河申遺工作的持續推進,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的通濟渠遺址發現了完整的運河河堤、河道、地上建筑等遺跡。這段見證了隋、唐、宋不同時期大運河航運繁榮的運河遺址,為研究中國古代交通史、航運史、水利史及當時氣候環境等提供了考古學證據。

    通濟渠夏邑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一部分,該段運河至今仍保留著零星分布的故道水面,其中一處長約500米、最寬處約30米的水域是鄭州以東唯一一處保留有水面的運河故道,大運河“隋堤煙柳”的歷史景觀或可恢復,目前已列入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第一批次名單。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自廢棄后,由于黃河泛濫的沖積淹沒,其遺產價值狀況一直不明。為配合大運河申遺工作,考古工作者對通濟渠夏邑段進行了考古調查發掘,基本清楚了這段運河的地層堆積、結構、使用和廢棄年代等情況,填補了通濟渠遺產價值狀況不明的空白。

    在汴河濟陽鎮段的兩個發掘點,考古人員均發現隋、唐、宋三個時期的大堤遺存,大堤最晚廢棄年代為明代;中期大堤堆積厚,使用年代長,廢棄于宋代;早期大堤為青灰土筑成,是隋代修建通濟渠之前的舊河堤。

    大堤表面發現有因干旱形成的干裂紋,表明大堤廢棄時天氣干旱,為研究當時氣候環境狀況提供了寶貴材料。

    在南大堤外側,發現不同時期筑建的護坡大堤;南大堤內側,還發現有建筑基槽和大面積分布的木樁遺跡,木樁斷面年輪紋理清晰可見。專家初步考證認為,這是大運河護岸工程之“木龍殺水法”的建筑遺跡。

    “這些遺跡印證了大運河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清淤疏浚、維修保護、加固堤防的歷史事實,是研究中國古代運河固堤技術和河道治理養護的珍貴材料。”考古隊領隊、商丘博物館館長王良田研究員說。

    運河大堤上,不斷發現密集的行人腳印、動物蹄印和車轍印痕,大堤外還發現有古道路,印證了史書關于大運河堤即當時官道和堤外有道路的記載,真實反映了當時運河大堤及堤外道路作為官道交通的繁忙。

    王良田說,運河河堤、河道、地上建筑遺跡的完整發現,展現了隋唐宋時期通濟渠河道巨大的規模尺度、河堤的形制與工藝,反映了河道歷史的線路與走向,是大運河通濟渠段作為宏大規模尺度的水利工程的考古證據,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高超水平的直接見證。(原標題:大運河考古使通濟渠河南夏邑段重見天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2013-07-1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巧手剪美圖——豐富文化 扮靚鄉村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