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縣心意六合拳主要流傳于河南省中部的襄城縣。它自清嘉慶年間(1796-1820)開始傳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由于該拳傳授的范圍僅局限于縣域內城關附近,傳授的對象,也僅在家族內部秘密傳授,因此,它更好的保存了心意六合拳的原生態(tài),更好地繼承和保持了原創(chuàng)心意拳的格殺本能和古樸拳術風格的特點。被武林界稱為中國心意拳的活化石。
襄縣心意拳以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兵法等為基礎,參照自然界中龍、虎、熊、猴、馬、燕、雀、鷂、鷹、雞、貓、蛇十二種兇猛強悍的動物的靈性與本能,像其形,取其意,立法為拳。
襄縣心意拳基本拳法大致有三大塊組成。一是基本功:主要有溜雞腿、雞踩步、熊出洞(樁功)等;二是基本拳法:主要有十字把、四把拳、十二象(又稱全錘、百花點將,僅見洛陽心意拳有傳,其他流派多已失傳)十三拳、以及兩胯、四膀、四肘、四膝、四撲、四手、六炮、八把等單盤功;三是器械套路:主要有六槍、七槍、大槍、十三槍、三十六風魔槍、春秋大刀、六合刀、三十六鸞刀以及連劍(一棍齊眉、一棍齊胸、以鐵鏈連接,是襄縣心意拳獨有兵器)等。
2011年,襄城縣心意六合拳作為傳統(tǒng)體育項目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