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貴生在演示心意六合刀。
2011年4月22日至24日,“紀念一代宗師買壯圖誕辰206周年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意六合拳研討會”在周口市召開。上海、武漢、河北、天津、山西、陜西、安徽等地數十位著名心意拳專家、學者與會,提交論文50多篇。其間,周口市心意拳基地小學的百余名學生進行了精彩表演,來自各地的買氏心意拳傳人,也在現場演示了四把捶、十大形、雞行步、七拳、裹橫等心意拳法。
魯山縣買壯圖第四代和第五代嫡傳后裔買貴生、買志強父子應邀與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買志強在會上追根溯源,闡釋了買氏心意拳的精髓,從不同角度闡明了弘揚先師精神和拳法的現實意義。40分鐘的發言,贏得與會者經久不息的掌聲。來自安徽的代表抱拳道:“我們是宗師買壯圖心意六合拳飄到蚌埠的一片樹葉……”哈爾濱《精武》雜志社總編吳憲民還將一塊題寫著“精武百杰之心意拳名家買貴生”的臺匾,贈送給了買貴生。買貴生父子及魯山縣買氏心意拳傳人鐵中華、石孩,與同門各支的專家、學者切磋交流,引起與會者對先師買壯圖的深深追慕之情。
4月29日,買志強告訴筆者,此次研討會是周口市體育局和心意拳協會、香港《中國功夫》雜志社共同舉辦的。據與會的《中國功夫》雜志社總編梁偉明介紹:上世紀80年代,國內重視對傳統武術的挖掘與整理,曾經在海內外興起中華武術熱。但后來由于社會上推崇體育比賽中的競技武術,使得最有價值的傳統武術,只能在民間流傳處于自生自滅的邊緣狀態。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源遠流長的中國功夫進行搶救性的挖掘與整理,刻不容緩。自明末興起傳承至今的心意六合拳,與太極、八卦并稱中國三大內家拳。2008年,由周口等市申報,心意六合拳得以名列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久負盛名的拳法,其根脈就在魯山縣黑虎橋的回族買家。買壯圖之所以成為不世出的大宗師,不僅因為他身懷絕世武功,弟子遍布全國,最重要的是他武德高尚,從不恃才傲物、以強凌弱。沉心而思,正是眾多這樣的大師,用他們如絲如縷、斑斕芬芳的高貴精神,匯流成了長江黃河一樣的燦爛博大的中華武術文化。
十易寒暑成大器
《魯山縣志》有載:“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前后,買壯圖拜郟縣毛郎廟人張聚為師,習練心意六合拳。該拳為明末山西平陽府蒲州人姬際可所創。清乾隆年間,洛陽馬坡人馬學禮學得此藝。馬學禮的徒弟有洛陽人馬三元和南陽人張志誠。馬三元武功甚好,遠近拳師與之交手無不敗北,可惜早卒,無傳人。張志誠將武藝傳授給李政,李政傳于張聚。張聚收兒子老根和買壯圖為徒。”“買壯圖勤學苦練,十易寒暑,硬功、輕功、氣功造詣精湛,藝臻化境。他與人較量,常把對方騰空擊出丈外,又疾速上前接住,使之不至跌傷。”
另據多種史料記載:買壯圖(1805~1888)生于魯山縣魯陽鎮,曾拜心意門大師張聚為師,勤學苦練數十載,把心意六合拳完善為以爆發力為核心的優秀拳種。他創出的買氏心意四把捶充分發揮了心意拳在武術技擊中以少勝多、以短敵長的功能。他行俠仗義的生平事跡,被編成評書《壯圖傳》廣為傳唱。買壯圖晚年安居魯陽鎮黑虎橋一帶,授拳術、槍術給族人。匯集平生所得,著成《武功正宗》一書。而今,其后人買貴生、買志強的練功圖釋被載入《中國武功圖典》等書刊。
買壯圖祖籍孟縣桑坡村。明清時期,桑坡回族的制革業就非常興盛,是全國聞名的皮毛集散地之一,曾有“只知桑坡,不知孟縣”之說。清初大災荒,餓殍遍野,買壯圖的太祖母帶著兒子逃荒來到沙河邊的魯陽鎮,在一片湖水邊墊出一塊臺地,蓋起簡易屋舍棲居下來,以做小買賣為生。
其時,魯陽古鎮經夏歷周,清清蕩蕩已歷經數千年光陰。魯陽鎮由于地處南通荊襄北至太原蒙古的晉鄂要道,右岸瀼河、肥河,左岸七里河、三里河、將相河,上下相距不足10公里匯流大沙河,水路陸路交織,人煙繁華,風物明艷。桑坡買家尋得這片沃土扎下祖根,到第三代兄弟三人,借地利之便,開起了駱駝場,也是絲綢、鹽、糧食、皮毛等南北貨物的交易所。到買壯圖這一輩,重拾祖業,做起了毛皮生意。買壯圖是買家的第四代,為長門長子,但不幸幼年喪父母,兄弟姐妹皆無,跟著祖母長大。他只讀過兩年私塾,一部《古蘭經》伴他度過了孤苦凄涼的青少年時代。
據買貴生追憶,買壯圖幼時為生計曾研習回醫,青年時代開始跑皮革生意,心意拳是他娶親后才學的。他的夫人是心意拳大師張聚的親侄女。買壯圖攜妻回門,張聚見他心地善良,有膽有志,就收他為徒,將平生所學傾囊相授。買壯圖拜師習武,同時兼顧家里的生意,不避風雨寒暑,練武非常刻苦。生皮加工,最好的季節是農歷五六月,一張皮子做下來20多道工序,泡皮蹬缸,千鉤萬鏟,是繁重的體力活兒。為了趕速度,水溫得保持在46℃左右,對體力的消耗可想而知。忙完一天,太陽落山了,買壯圖連晚飯都顧不上吃,帶上干糧趕往郟縣,天亮前再趕回來。往返50多公里路,他就用來練雞行步。
買志強說起家族舊事,更是鮮活如昨。他說買壯圖在世時,魯山縣西關柵子口地處商路要道,駝隊馬幫絡繹不絕,大大小小的駝場就有20多處。南后街、北后街的絲織坊、染坊、皮革作坊,一家挨著一家。三月三坑附近是方圓幾百公里最大的草料市場,晉商、陜商在這里建起了山陜會館和山陜廟。有一年,他們組織鏢師在山陜廟比武,請李政當裁判。買壯圖隨師爺前往觀看,晉商建議讓他參賽,李政拗不過,只好應允。沒想到買壯圖力挫群雄,拔得頭籌,從此名揚山、陜、豫、鄂。
開枝散葉俠名揚
當時,魯山絲綢名揚海內外,常有晉商賒賬采購,欠下很多錢。魯山商人前往討要,他們就放話:“甭說是你來,就是買壯圖來,也不會還!”魯山商人知道他們不是賴賬,是想讓買壯圖去。買壯圖去了,他們又放出話來:“收徒還賬,不收不還。”買壯圖為了不負鄉親重托,就在太谷(今祁縣)收了三名弟子,應對方要求,教授1000天。在這段日子里,買壯圖邊教邊練,從不懈怠。一天,他又練到更深人靜,忽然身上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四體百骸如風動樹搖,意與術交融,神與體合一,瞬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轉眼,千日之約已踐,可那些商家仍處處設障。聽說買壯圖要走,就有人挑唆:“祁縣有個一桿旗,山陜河北無人敵。”買壯圖覺得既然是名師,就應該向人家學習。于是備下厚禮,前往拜見。一桿旗提出比武,兩人約好點到為止。甫一交手,一桿旗便被拋出丈外,旋即又被買壯圖扶住。觀看的商家見狀,苦苦乞求:“你在太谷已經教了一千天,能不能再留一百天?”推辭不過,買壯圖就收一桿旗為徒,教他一百天,自己也又苦練了一百天,自此拳術精絕,臻于化境。他后來常說:“我在山西教三年拳,也專心練了三年。你們要記住,收徒授藝,一定要與徒弟同練,教學相長,功夫可以倍增。”
買壯圖生活的年代,從買家舊宅往西南走,過三里河到五里頭,遠遠就望見了沙河岸邊的大王廟。這里是千年車馬古渡,也是通江達海的水陸碼頭。買壯圖的心意拳,隨著他水路行商的蹤跡,得以傳向四面八方。
瓜瓞綿綿嫡傳人
買壯圖一生傳人頗多,其中買學禮、馬凌霄、趙祿水、安大慶、袁鳳儀、袁長青、丁兆祥、唐萬義等,皆有很高的武功修為。高徒相因,買氏心意拳得以流傳國內外。其中,經周口袁鳳儀的四大弟子尚學禮、楊殿卿、盧嵩高、宋國賓,將買氏心意拳傳至上海、湖北、江蘇、安徽、陜西等地,形成了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一大支系。
在買氏后人中,次子買學禮和嫡孫買清選得其真傳,成為武功大師。
買壯圖心意拳四把捶歌曰:出手橫拳無敵家,回身挑領甚可夸。鷂子入林加反背,四把鷹捉染黃沙。買學禮深得其妙,在心意門里,人稱“無形手”,出手快捷,打人不可防。聽買貴生說,父親買清選在南陽上學時,有一次祖父買學禮背著錢褡去看他,路過一個村莊,發現有個背槍的小伙子神色不對,看他一眼扭頭就走。過了村有個崗頭兒,那人果然在那兒等著。離十幾米遠就發問:“先生背的啥?”“幾個碎錢。”買學禮說著,慢慢走過去。離丈把遠,被那人喝住,讓他背過身。買學禮扭臉的同時,猛一束身,子彈擦著后背飛過,僅傷及皮肉。他若無其事地轉過臉,平靜地對那人說:“你走吧,我是買壯圖的后人,不想傷你。”那人一聽就跑了。
說起父親買清選,買貴生說,父親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漢語。對武學、醫學、經學都有很深的造詣。在心意六合拳的技、理、功上,皆有獨到的領悟。他不僅幼承家傳絕學,且虛懷若谷,從不以買壯圖后人傲世。買清選生時,家境已大好,他自幼熟讀經書,文武兼備,被推選為阿訇。在出外講經傳藝的生涯里,他還將買氏武學各枝新創的技擊收集起來,博采眾長,熔為一爐,終有大成。據史料載:1937年,白崇禧將軍在洛陽召開回民“抗日動員大會”,召見河南有聲望的阿訇,買清選在會上發表講演,并演示了心意拳的四把捶、十大形、七拳、刀、槍等絕技。白崇禧興奮地說:“我們的國家有這樣好身手的武林英豪,何愁抗日不成功!”當場要聘買清選為軍隊教官,買清選回說:“阿訇不能為官。”白崇禧就送他兩塊匾,分別題寫著“興教救國”和“清真寺內嚴禁駐軍”。回到魯山后,買清選把回民子弟組織起來,成立了“抗日救國回民服務隊”,又名回教連。一人一把大頭刀,由他親自教授單刀破槍術,一擋一劈,都是實戰的快招。抗戰勝利后,回教連決定北上去延安,走到禹縣,遭遇國民黨軍隊伏擊,大部分人都犧牲了,只有幾個人順著煙田爬出了包圍圈,最終加入了馬本齋任團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獨立作戰團。
買壯圖心意拳六合歌曰:練拳容易得藝難,靈勁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難躲,遇人好似弓斷弦。據買貴生回憶,買清選最擅長的是輕功,人稱飛毛腿。他常對弟子們說:“交通工具現代化了,你們的腿可不能退化。”他要求弟子每天必練的是“雞腿、龍身、盤丹田,單掌、雙掌、四把捶。雜從其他提興趣,不離根本功自添”。他自己更是習練不輟,直到年過古稀,幾十里路走下來,騎自行車都落不下他。解放后,買清選曾擔任過魯山縣政協委員,1994年5月13日去世,享年93歲。
2011年2月27日,筆者觀看了買貴生和買志強的四把捶、心意六合刀。76歲的買貴生看上去紅光滿面,神采奕奕,“雙把”、“單把”、 “挑領”、“橫拳”、“斬手”、“鷹捉”,踩、撲、括、束,一氣呵成。緊接著又演示了心意六合刀,鶴行雞走,凌厲逼人,刀隨身移,呼呼生風。說買家心意門武術是將攻防格斗與修身養性、強身健體完美結合的武功瑰寶,一點兒都不為過。2011年3月9日,筆者再次采訪時,買貴生從上午9點一直談到下午1點多,吃過午飯又接著談了兩個多小時,筆者都累得吃不消,年過七旬的老人家卻毫無倦意。這不能不令人稱奇!
到底六合心意拳有什么奇處,買志強以買式四把捶為例,說只要長期習練,就能練出一股決斷勁兒,俗稱爆發力,也叫六合勁兒。六合者何?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三合練的是內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這三合練的是外功。一邊說著,一邊快速打了一遍。只見他雙目流光,面帶煞氣,雞腿、龍腰、鷹捉、虎抱頭,呵呵有聲,連環使出,讓人望而生畏。筆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買貴生是放慢了招式讓筆者仔細看的。真正練起來,就會鼓蕩起強大的合力,剛柔相濟,狠猛而有彈性,力沉又快若疾風。
買壯圖徒弟眾多,到如今拳隨流俗變,有注重體育競技表演的,有淡化技擊而發展成強身健體之術的。最難得的是,買氏謫傳弟子因代代親授而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買壯圖武學精華。買貴生身為買清選的謫傳弟子,從14歲起開始習練。“文革”期間雖有間斷,之后數十年不懈怠,終將拳路刀法全部繼承下來。采訪中,老先生一再為未能達到祖輩的至高境界而抱愧。
嵇康已成古人,《廣陵散》曲譜猶在,買氏武學發揚光大,值得期待。買志強還告訴筆者,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從這門中華絕學中得益,他已經著手將買家的拳譜和刀譜整理成書。其中配有他們父子圖像的《魯山買壯圖心意拳》、《家傳心意四把捶》,已經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在《中國功夫》等中外報刊發表,被國內外行家稱為中國武術的“活化石”。
買壯圖曾經在《武功正宗》中寫道:“有形仍見無形妙,外傳敢向內傳爭。四拳變化無式樣,一心機緘在權衡。”心意拳在買壯圖身上能夠發展成一門精絕的武學,是天資,也是他幾十年如一日,“行走坐臥皆心意”,全身心投入的結果。練到化境的大師所悟到的生命奧秘,非是簡陋的語言可以精確表述。買壯圖能將意念與體能、精神與物質相融合,化為能量,在一瞬間釋放,形成閃電般的強大功力,絕不是單純的技擊,而是一門深不可測的生命科學與哲學。如能打破地域疆界和門戶之見,放開胸襟,齊心協力,將這一文化瑰寶加以挖掘整理,將會為中國武術開掘出多么珍貴的一組基因圖譜。(曲令敏)【原標題:買壯圖和他的心意六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