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齋:“紅色理財專家”
“義齋錢莊”當經理
姓名:鄭義齋
原名:鄧少文
籍貫:許昌城關
生卒:1901年—1937年
主要事跡:曾任西路軍總供給部部長,為保衛紅軍經費英勇獻身。
鄭義齋同志原名鄧少文,生于河南許昌一個貧民家里,13歲當學徒,后到京漢鐵路當工人。他利用當剪票員的便利條件,為黨做了大量工作。1928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他被調往中央機關做交通工作,經常奔赴各地傳送黨的文件、指示,多次克服困難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1930年春,他被調到上海“義齋錢莊”當經理。這個錢莊一面作為黨籌集經費的企業,一面作為交通站。這時,他對外是經理,對內仍做交通工作。從此,他改名鄭義齋。在錢莊工作的兩年里,他往來于上海、武漢、北平、天津、大連、青島等地。為給黨籌集周轉資金,給蘇區紅軍購買、轉運重要物資,他四處奔波,歷盡艱險。
成為“紅色理財專家”
1932年春,鄭義齋被調到鄂豫皖根據地,任蘇區民主政府財委會主席,后兼任紅四方面軍經理部部長。
他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詳細調查研究實際情況,通過各種努力籌集糧食、食鹽、被服、藥品、軍火等物資,保證了紅四方面軍反“圍剿”的勝利。他還根據鄂豫皖蘇區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一套財政經濟制度,保證了蘇區經濟的順利發展,使紅軍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同年10 月,紅四方面軍突圍到川陜根據地。
1933年,中共川陜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舉行,他當選為省委委員、川陜省工農民主政府委員。由于財經工作業績突出,并提出了辦好蘇區銀行的有效辦法,當時他被廣泛贊譽為“紅色理財專家”。
在長征途中,他讓出配給自己的馬馱傷病員和物資,自己拄著棍子探路。每到宿營地,他都親自了解水源和野菜情況,防止同志中毒。
為保衛紅軍經費英勇獻身
1936年,他擔任西路軍總供給部部長。20世紀80年代,和他一起奮戰的妻子楊文局,曾撰文回憶了他犧牲時的情景。
1936年10月,紅四方面軍總部帶五軍、九軍、三十軍西渡黃河,開始了出征甘西北異常艱苦的戰斗歷程。
1937年2月下旬,部隊被敵人圍困,與敵人血戰七天七夜后,傷亡慘重,彈盡糧絕,被迫于3月5日突圍、轉移。一路上,部隊屢遭敵人的追擊堵截。西路軍邊戰邊撤,退入祁連山。眼看局勢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刻,西路軍總部臨時在康龍寺以南的石窩召開軍政委員會,討論決定今后的行動方針。
接到開會的通知之后,鄭義齋把部隊分開保管的金子、銀元收集起來,包成幾包,叫妻子楊文局用針線縫牢,準備隨身帶到總指揮部,給即將返回延安的領導同志做路費。然后,他率領10多名戰士,帶上金子,離開妻子,順著山溝向總指揮部所在的陣地出發。誰知,沒走多遠就遇上了敵人,他們被包圍。鄭義齋指揮戰士們沉著應戰,邊打邊往山坡上撤,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但是,增援的敵人越來越多,像一群紅了眼的惡狼一樣,嗷嗷叫著撲了上來。眼看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為了使經費不落到敵人手里,他當機立斷,命令戰士小張馱上金子突圍,務必送到總指揮部,而自己卻留下來指揮掩護。小張沖出去了,經費安全地送到了總部領導同志手里。而鄭義齋同志卻因身中數彈,同留下的警衛戰士一起壯烈犧牲。這天,是1937年3月13日。鄭義齋同志當時還不滿36歲。
高金城:用生命挽救紅軍戰士
姓名:高金城
字、號:字固亭
籍貫:襄城縣
生卒:1886年—1938年
主要事跡:以行醫為名,1937年至1938年,用自己的生命,在甘肅挽救了200多名流散的紅軍將士。
長期在甘肅行醫布道
由于家中十分貧寒,11歲時,高金城就進入福音堂做勤雜工,后到開封教會醫院勤工儉學。畢業后,他到蘭州從事醫務工作。從1917年起,他先后在張掖、酒泉兩地創辦福音醫院,行醫布道。
曾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
1930年,高金城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進行英勇抵抗。高金城積極參加了協和醫院戰地醫療隊,到上海救護傷員。他看到國民黨消極抗日、屠殺人民的現實,憤然離滬,回到協和醫院。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他對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捐棄前嫌,不殺蔣介石的舉措深表佩服;對共產黨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計夙怨的豁達風格極為欽佩,決心跟共產黨走。
重返甘肅為救流散紅軍
1937年春,西征的紅軍西路軍在甘肅河西地區遭強敵圍攻,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許多紅軍被俘或流散在當地農村。黨中央決定組織力量進行營救。由于在那里辦過教堂和福音醫院,有一定的社會基礎,高金城成為到河西營救紅軍的最佳人選。高金城慨然允諾。
1937年8月7日,高金城到達張掖后,即以當地“抗敵后援會主任”的身份,廣交各界人士,宴請地方官紳,申明恢復福音醫院。隨后,他以重新開辦福音醫院為名,要回了被軍閥占用的福音堂。他原來在張掖培養的學徒,也紛紛回到福音醫院工作,協助尋找流散紅軍。不久,他與流散紅軍中的臨時黨支部取得聯系,向他們傳達了黨中央的關懷。在臨時黨支部的密切配合下,他開始了營救紅軍的工作。
1937年9月,組織電告高金城,張掖南山隱藏紅軍很多,要設法營救。他冒著生命危險,派人攜帶100多張傳單進入張掖南山,向流散紅軍散發。紅軍接到傳單后,紛紛向蘭州進發,后被送回延安。
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
流散紅軍大批離開張掖,引起了敵人的懷疑。高金城與臨時黨支部商議,決定支部成員分批撤離。不久,當地軍閥韓起功部的一位處長告訴高金城,馬步芳密謀殺害共產黨員的名單上有他的名字,勸他迅速離開。但他認為自己擔負的任務尚未完成,故繼續設法營救流散紅軍。
1938年春節前夕,高金城又收容了十幾名紅軍傷員住院治療。2月3日凌晨,韓起功派人謊稱“韓師長得了急癥,請高院長出診”,將他騙到司令部,逼迫他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要他交出共產黨員名單,交代放走了多少共產黨人。
高金城大義凜然,臨危不懼,贊揚共產黨愛國愛民,是抗日救國的民族英雄;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是民族敗類,韓起功是嗜殺成性的土匪、劊子手。韓起功惱羞成怒,殘忍地將他殺害。新中國成立后,甘肅省為他修建了烈士紀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