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當前,我市正在加速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
作為我市今年確定的15個中心鎮之一,全市人口最多的鄉鎮——禹州市順店鎮,為了引領全鎮“三化”協調發展,正在積極實施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在未來20年內,順店不僅可望建成一個面積達4.8平方公里的新城鎮,使全鎮56%的農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而且可使刺繡、鑄造等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文化產業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獨具特色、具有一定區域影響力的商貿、旅游、文化重鎮。
在順店,在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少康中興”之地,新型城鎮正在蓬勃興起。
順店鎮位于禹州市區西部15公里,總面積70.3平方公里,下轄39個行政村,總人口達7.8萬,是全許昌人口最多的鄉鎮。
作為傳統的農業鎮,長期以來,順店鎮有三樣引以為豪的寶貝。
一是金屬鑄造。順店的金屬鑄造業,尤其是鐵器、銅器鑄造業歷史悠久,從業人員眾多,一直以工藝精湛、產品豐富聞名于世。在登封少林寺、中岳廟內,還能見到順店人制造的已有幾百年歷史的大鐘、鐵人、鐵羊、鐵牛等珍貴歷史文物。
二是刺繡。順店的刺繡業始于唐,盛于宋,在清末、民國時依然十分發達,出產的戲服等刺繡工藝品暢銷全國。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順店的刺繡業發展很快,不僅許多傳統工藝得到了發揚光大,而且吸收、引進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刺繡產業已經成為順店的支柱產業。
三是獸醫、獸藥。由于從事獸醫和獸藥制作的人很多、影響大,當地不少老百姓自豪地宣稱:“順店的獸醫、獸藥現在全國可能就臺灣暫時沒有,其他地方都有。”
一共7.8萬人,5.2萬人都要變成城里人
11月21日上午,在接受采訪時,順店鎮黨委書記朱紅偉介紹說,順店鎮被禹州市7個鄉鎮環繞,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明顯。鎮區由順東、順西、順南、順北和南袁莊5個行政村組成,目前占地面積達2.2平方公里,人口達1.9萬,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之地。
作為許昌市確定的15個中心鎮之一,從今年年初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后,順店鎮就確定了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統攬全局的工作思路。
按照《順店鎮2010年—2030年總體規劃》,未來20年內,順店鎮新鎮區面積將達4.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達到5.2萬;全鎮城鎮化率將達56%。
順店鎮是許昌市的“刺繡鎮”。朱紅偉說,按照上述定位,順店鎮確定的城鎮化工作思路是:以打造鎮區刺繡產業為重點,依托刺繡、鑄造、磨料加工、細木板加工等行業優勢,工貿興鎮,協調發展。
按照規劃,順店鎮將建設中心鎮區,順東、順西、順南、順北和南袁莊5個鎮區新社區,商業區和濱河新區,集手工藝品、農產品交易兩大功能的一個專業市場和尹崗、康城、羅西3個農村新型社區。
該鎮還計劃利用3年到5年時間,拓建一條寬30米,貫穿毛呂、順東、順北、谷北4個村的鎮東新區大街,使鎮東新區集行政、商貿、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帶動鎮區、周邊各村商貿及刺繡產業發展。
為促進產城融合,用新型城鎮化帶動全鎮“三化”協調發展,該鎮規劃建設鑄造產業集聚區、機械加工產業集聚區及沿許洛公路非公有制經濟產業帶,力爭把順店打造成許昌西部的經濟貿易重鎮。
“以前只聽說城里有游園,沒想到鎮里也建了游園。現在,我每天吃了早飯、晚飯都要來轉轉。周末、節假日,我還經常和一群老姐妹到這里唱戲、扭秧歌兒,可得勁了!”11月21日上午,在鎮區新建的中心游園內,正在散步的董愛玲大娘高興地說。
中心游園所在的地方原來是個機械廠,天天機器轟鳴,濃煙滾滾。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始后,按照基礎設施先行,先讓群眾得到實惠的原則,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后,鎮黨委、鎮政府拒絕了在這個黃金位置建市場或住宅樓的“生財”建議,而是按照規劃把機械廠拆掉,花50多萬元建了個高標準的游園。
按照同樣的原則,順店鎮將投巨資建設或升級改造貫穿鎮區南北的中心大街(全長2.5公里,總投資590萬元,現已開工)、鎮東新區大街(全長2.6公里)、順南商貿街(全長1.8公里)和順北濱河街(全長3.7公里);投資570萬元建設以鎮區為中心,連接康城、羅西、尹崗3個社區的高標準公路25公里;投資450萬元,為鎮衛生院建設容納300張床位的病房樓(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完工),為上述3個社區建設高標準衛生室(現已全部建成);投資410萬元新建兩所現代化小學;一期投資370萬元擴建鎮中心幼兒園;投資150萬元建設鎮文化館、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老年活動中心等文化、娛樂場所。
環境好了,城里人紛紛“回流”
為了營造優美的環境,順店鎮先后投資20余萬元對鎮區主干道進行美化、亮化;新建大型花壇18個;投資70萬元購置了灑水車、垃圾中轉車,成立了由20人組成的環衛保潔隊伍,制定了嚴格的鎮區日常管理措施;下一步,還將大力爭取相關部門的配合,投資2200萬元建設一個大型垃圾處理場。
基礎設施完善了,鎮區環境美化了,不但鎮區的土地、房產等迅速升值,而且工業、商業、服務業也迅猛發展,既富裕了農民,又增加了政府的稅收等。政府財力增強后,又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形成了良性循環。
朱紅偉說:“順店是個傳統的農業鎮,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前幾年,鎮里人紛紛向外跑。現在不同了,由于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環境越來越好,新的市場、新的企業不斷出現,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流’,就連一些已在外面城市里安家落戶的人也紛紛要求把戶口遷回來。”
農民是城鎮化的主體。他們的意愿是什么、他們的感受怎樣,是最重要的。因此,順店鎮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時,把村民的意愿放在了首位,時時刻刻注重滿足他們的生產、生活需求,尊重他們的意愿和生活習慣。
在規劃、建設安置小區時,考慮到農民的生活習慣和當地的實際情況,順店鎮決定統一建設高標準安置房。考慮到很多農戶還保留有農田,需要進行農業勞動,該鎮專門加大了儲藏室的面積,以方便農民存放農具。考慮到許多老人上下樓不便,他們專門在一樓設置了一室一廳一衛的“老人房”。
特色旅游,順店鎮前景廣闊
雖然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但是順店鎮的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擁有許多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和特色產品。
順店鎮的刺繡工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打造“刺繡鎮”, 目前,順店鎮已出臺多項專門措施大力發展刺繡業,不但鼓勵掌握傳統刺繡技藝的群眾自建刺繡作坊、店鋪,而且鼓勵他們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把刺繡業做大做強。
11月21日中午,在南袁莊村劉秋霞家的刺繡車間里,記者看到了電腦繡花的精彩場面:一人操作,每臺電腦繡花機可同時在8個綢緞版上高速繡花。僅僅幾分鐘時間,8幅精美的圖畫就同時完工。花朵色彩鮮艷,栩栩如生。
“電腦刺繡最大的特點就是效率高。傳統工藝十天半個月才能干完的活兒,一臺電腦繡花機一兩個小時就干完了,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我們家一共有3臺電腦繡花機,無論白天黑夜,人閑機器不閑,每天可生產三四百元的產品。”劉秋霞說。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順店鎮還將在鎮區建設長500米的刺繡專業市場和刺繡工藝品展廳。不久的將來,如果您到順店鎮去,不僅可以到刺繡作坊目睹精湛的刺繡技藝,而且可以欣賞、購買各種精美的刺繡工藝品。
除刺繡外,如果您有興趣,還可參觀該鎮另一個特色文化產業——金屬鑄造,現場欣賞銅鐘、鐵人、鐵牛等傳統民間工藝品的制作過程。
康城村,曾經是地地道道的王城
禹州是夏啟的建都之地。位于順店鎮的康城村,卻是夏啟的后代少康的復國基地。當時,它是地地道道的王城。
至今,康城村周邊的麥田里還保留著一些夏朝遺留下來的古城墻。雖然全部是土筑的,并且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洗禮,但古城墻仍巍然屹立,令人依稀可以看到它當年的宏偉氣派。
在古城墻墻根下,康城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濤介紹說,據相關史料記載及禹州夏禹文化研究會的研究,康城村的來歷是這樣的:
夏啟死后,將帝位傳給了兒子太康。太康無道,后羿乘機把他趕下臺(史稱“太康失國”)。不久,后羿又被寒浞(音zhuō)取代。太康死后,他弟弟中康的兒子相被寒浞殺死。相懷有身孕的妻子逃回娘家,生下了兒子少康。
少康從小就很聰明。他一懂事,母親就告訴他祖上失國的慘痛經歷,叮囑他要報仇雪恥,復興夏朝。他也發憤圖強,立志奪回天下。
后來,寒浞派兵搜捕少康。被逼之下,少康投奔有虞氏。有虞氏國君見他年輕有為,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為他修建了綸(音lún)邑(今禹州市順店鎮康城村)讓他居住。
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一方面撫恤、招納散亡的夏遺民舊部,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另一方面團結對寒浞不滿的部族,終于合力消滅了寒浞及其余黨,然后“整威儀東南行,求陽翟夏王之故都”,葺宮室,修鈞臺,視九鼎,天下諸侯紛紛擁戴。夏帝太康失國數十年后,少康終于重登天子之位,史稱“少康中興”。少康居住、復國的地方,則被稱為康城。
古老康城,將建現代化社區
康城村村委會主任李文濤介紹說,如今的康城村,是一個有4300多口人的大村,并被確定為我市47個新型農村社區之一。
在順店鎮的統一規劃下,康城村目前已經投巨資,在村內建成了3公里的水泥路主干道;將小街小巷的路全部改造成了柏油路;投資93萬元,建設了設施齊全的社區敬老院;投資180萬元新建的康城社區小學,可望在今年年底竣工。另外,康城村還將投資15萬元,建設社區衛生室;投資30多萬元,建設社區文化廣場;投資20多萬元,改造社區的主要街道排水系統。
“這些工程全部完工后,村里人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交通設施、文化教育設施和醫療衛生設施等。俺們康城村,將真正成為一座城!”李文濤說。
村民: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城里人差不多
對于村里發生的巨大變化,康城村的村民都十分興奮。“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一年到頭,人們在地里忙的時間很少。村里大部分人一年四季都像城里人一樣上班、上學、做生意。另外,我們現在住的是樓房,喝的是自來水,出門就是馬路。村里幼兒園、學校、敬老院啥都有,有的條件比城里的還好,你說,和城里人的生活有啥區別?”11月21日中午,在康城村小學大門口,提起村里的變化,李福學等幾名接孩子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