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銘刻一座城市歷史記憶和文化符號的“化石”,為突出地方歷史文化和城市特色,2月26日,許昌市政府向全市發出通知,在聽取民意的基礎上,決定對全市8條道路、27座橋梁、1個濕地公園、1個湖泊、32個居民小區、14座廣場、大廈及18個專業類地名進行命名,并對2條道路、2條河流進行更名。
據介紹,為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突出地方歷史文化和城市特色,許昌市地名辦向社會公開征集橋梁名稱,報經許昌市政府批準,決定對全市一大批橋梁、道路、廣場、居民小區等命名、更名。
其中命名道路8條,分別是:芙蓉東一路、芙蓉東二路、芙蓉東南路、芙蓉西南路、芙蓉北一街、芙蓉北二街、芙蓉北三街、宏遠路。
在這次命名、更名中,命名的橋梁最多,共有27座。經過市區水系項目建設,許昌共新建和改造橋梁100多座,所以,這次命名的橋梁比較多。這些橋多以路來命名,如魏文橋、許都橋等。命名湖泊1個,即灞陵湖,濕地公園1個,即秋湖濕地公園。
這次更名的河流共有兩條,原“清泥河”更名為“灞陵河”,原“學院河”更名為“飲馬河”。兩條道路也進行了更名,“德蓉路”更名為“芙蓉北四街”,“荷蓉路”更名為“芙蓉北五街”。這次命名的小區也比較多,達到了32個。此外還有14個廣場、大廈也有了最終的規范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