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許都故城位于許昌城東18公里張潘鎮古城村一帶,又稱張潘故城。此城周時為許國都城,秦、漢時為許縣城。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許。據考察,漢魏許都故城文化層堆積約6米左右,內涵豐富,可分為3層:上層為地表耕土約60厘米厚的擾土,內含大量的漢代陶器、銅器和少量石雕器物,無灰燼;中層含有大量的西周和戰國時期的灰陶、灰坑、灰燼、灶壁等;下層為二里頭文化層。1980年,張潘漢魏許都故城被許昌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鄢國故城位于鄢陵縣城北9公里,彭店鄉古城村雙洎河畔,總面積286萬平方米,包括今趙家、前步等13個自然村。根據鄢國故城地下出土文物及其紋飾等特征,該遺址早在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就有人類在此建立了聚落,進行生產等活動。
鄢國故城200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劉莊遺址
劉莊遺址位于縣城西偏南12.5公里,陳化店鎮二道河以南的一個漫崗上,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1000米,面積約150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址,距今約8000余年。
該遺址面積較大,出土器物以石磨盤居多,是裴李崗文化的典型代表。劉莊遺址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