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里一共要演12場大戲,還得兩天才能唱完。”許昌市越調劇團團長王克告訴記者,這里的演出結束后,劇團得馬上前往禹州市古城鎮,要在那兒連演6場大戲。“今年春季團里的演出已經排滿,目前已經簽訂了70場商業演出合同,再加上省、市政府‘舞臺藝術送農民’的100場戲,演出將達到170場,肯定比去年還要紅火。”
許昌市越調劇團現在的紅火和幾年前相比,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河南省三大劇種之一,越調劇種源遠流長,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越調在我省曾創下“滿城鑼鼓萬人迷,村村都有越調戲”的喜人景象,而以“越調皇后”毛愛蓮為首的老一代藝術家們更是開創了許昌越調的輝煌局面,毛派名劇《火焚繡樓》、《白奶奶醉酒》、《李雙喜借糧》等唱響全國。
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娛方式也隨之改變,古老的戲曲藝術走向了前所未有的低谷,許昌市越調劇團成為全省僅有的一個市級越調藝術表演團體,但也是困難重重。王克說:“前些年同許多戲曲劇團一樣,許昌市越調劇團也面臨著經費拮據、演員青黃不接、服裝道具簡陋等種種困難,導致越調的演出質量日益下降,專業人才嚴重流失,困難的時候甚至出現了難以為繼的局面。”
為了振興這一優秀劇種,近年來,省、市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從制度建設、人員配備等方面著手增強劇團實力,使得落寞的許昌越調得以破繭重生。2008年,許昌越調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9年,毛愛蓮被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0年10月起,市政府出資,每年向許昌市越調劇團購買公益性演出100場,每場補助3000元;2011年,許昌市越調劇團全年演出240場,創下了近年來的最高紀錄。
“政策好了,人心齊了,干勁也就更足了。”王克說,“我們現在是一手抓老劇目的恢復,一手抓新劇目的編排,力爭再現許昌越調的輝煌。”據了解,為了讓群眾欣賞到更加精彩的戲曲表演,該劇團不僅恢復排演了《白奶奶醉酒》、《李雙喜借糧》等7部經典劇目,還組織編創人員排演了《生兒子大獎賽》等8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劇目,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贊譽。同時,為了做好對許昌越調的保護傳承工作,除了即將出版的《許昌越調》,該團還著力加強人才培養,積極組織有資質的青年演員向毛愛蓮拜師。
談到下一步的打算,王克說:“圍繞出人、出戲、出效益這3項重要任務,我們劇團將通過抓好精品劇目的創作,把更多的好戲送給廣大群眾,為劇團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為越調的傳承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原標題:許昌市越調劇團以精品闖市場迎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