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禹州市神垕鎮鈞華苑鈞窯總經理崔國營歷時三年創作的鈞瓷珍品《十八羅漢》面世,在業界和藏界引起轟動。鈞瓷始于唐、盛于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鈞、汝、官、哥、定之首,也是五大名瓷恢復和發展最好的瓷種,原產地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近年來鈞瓷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多次被選作國禮,深受世界陶瓷界關注。據悉,鈞瓷《十八羅漢》是中國陶瓷界第一套用陶瓷藝術表現十八羅漢的作品,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十八羅漢指佛教傳說中18位永駐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組成。釋迦牟尼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后流傳后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囑咐十六羅漢永駐世間,分居各地弘揚佛法。十六羅漢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回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圣者。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張玄及貫休所繪。其后,宋蘇東坡分別為此二畫題18首贊,并于貫休所作標出羅漢名稱。
此外,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在佛教界,羅漢像的繪畫與雕塑,也多以十八羅漢為主。
清代乾隆年間,皇帝認為第十七位羅漢應是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應是伏虎羅漢即彌勒尊者。皇帝欽定,自此十八羅漢就以御封為準了。
崔國營大師創作的鈞瓷《十八羅漢》,以史料為基礎,以流傳的十八羅漢畫像和雕塑為原型,結合鈞瓷燒制技藝進行了再創作。歷時3年,崔國營終于完成了這套鈞瓷巨作。作品系手工打造,線條流暢,工藝精湛,人物形象生動、傳神,釉色瑩潤,人物眼睛、動物毛發都用傳統工藝進行了特殊處理,達到了栩栩如生的效果,受到業界大師、專家、學者的高度贊譽。鈞瓷珍品《十八羅漢》面世,也是對鈞瓷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這對弘揚鈞瓷文化,促進鈞瓷產業快速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原標題:鈞瓷珍品《十八羅漢》面世 傳承與創新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