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路、魏文路、霸陵路、運糧路、三國大酒店,一踏入許昌你就可以感受到這里處處與三國文化有關。三國時期的史書奇聞、街談巷語、傳說故事,在這里你看到的肯定是三國遺址的真跡!
出許昌汽車站到南關大街北行十幾分鐘便到春秋樓,相傳這里是三國名將關羽秉讀《春秋》的地方,是當年曹操賜與關羽的住宅。春秋樓建與元、明清。歷代屢次重修和擴建,為明清風格建筑群。外院有山門,春秋樓,關圣殿,刀印樓;內院為園林建筑風格,有甘糜二后宮,問安亭,水榭,掛印封金堂。還有文廟院的大成殿, 戟門,東西廊等.新修建的關圣殿,面擴七間,進深三間,高有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臺建筑,頂飾黃色玻璃瓦,漢白玉欄板,青石鋪地,殿內塑13米高關羽座像及關平,周倉,王甫,廖化塑像,實為全國關廟所少有。這地方注定了與關羽有不解之緣,記錄了當年的在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在西南的繁城鎮,便是受禪臺。當年在曹丕的威逼下,漢獻帝劉協降昭,就拱手把漢王朝400多年的江山讓給了曹丕,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第一代君主。也就是這一讓,讓出了個千古絕唱。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這是唯一其實浩大,沒有刀光劍影的和平過度式改朝換代。登上受禪臺,也許更多的感慨,可以想見,當年曹丕受禪的儀式是何等的隆重壯觀!
從受禪臺上下來,在魏文帝廟內可看到“三絕碑”(文表絕、書法絕、銹刻絕)。千百年來繁城的三絕碑不僅因為它記載了當年漢魏交接的歷史事實而名傳遐邇,更因其碑文的精湛的書法藝術而吸引著歷代書法名家到此觀賞、拓片!出城東南17公里便是馳名中外的漢魏都遺志,約500畝的城池及城坦輪廓和夯土層今依稀清晰可見,破碎的漢磚漢 瓦俯拾皆是,也許在這你一不小心一腳還能踩出個寶來。
遺址不遠處就是張公祠。據傳當年張飛曾駐軍與此,故后人建祠祭祀。這里有幾大奇觀不得不說:一樹奇。祠前有一古樹,在枝杈處長出了松、柏、松三個不同品種的分支樹木。相擁相環,同生一干,親密無間。當地人說此樹象征桃圓三結義劉、關、張三人,稱其為“三姓樹”;二是在這里有兩塊青石,如十上濕潤,則將下雨;如光滑干爽必為晴天,非常靈驗;還有就是廟門奇,廟門即使山門,山門又是寨門,外看是廟樓,內看即是門樓又是戲樓,一樓三用;再就是磚奇,祠內 4000多塊漢磚上的圖案竟然毫無雷同,是漢磚的珍品。
游完了三國文化,一定要去嘗一嘗這里的“老紅湯"茶,泡茶的水有講究,要用陳化店的水和茶梗泡制才好。飲之比龍井香,比毛尖甜,喝上一口余香留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