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重陽鄉佛爺山下,菊花盛開,茱萸飄香。成千上萬人在這里登高、喊山、賞菊、插茱萸,這種古老的風俗習慣,已經流傳了近兩千年。
西峽的重陽文化,以神奇聞名全國。10月7日(重陽節),中國·西峽首屆重陽文化節盛裝亮相,“重陽壽星”評選、書法攝影創作、云華蝙蝠洞祈福等9項活動 將文化節裝扮得亮麗多姿。在重陽文化高峰論壇上,來自首都和省、市的專家學者,就如何打造重陽文化等課題獻計獻策。現選取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激活發展引擎 做強文化產業
中共南陽市委書記 黃興維
省委八屆八次全會提出要加快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要求。在8月29日召開的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大會上,南陽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績 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我認為,南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非常豐厚,而且文化產業的發展又有了一定的基礎,南陽完全有理由、有責任為全省實現由 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趟出路子、探索經驗。西峽擁有南陽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就是發展經濟產業,建設文化強 市就是建設富民強市的觀念,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以文化旅游帶動產業發展
南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朱廣平
南陽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近年來,南陽市立足實際,培育和開發重陽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利用地方獨特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游、探險游,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景區吸引力。
南陽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工作布局,結合旅游產業發展,大力實施文化產業促進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南陽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5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5.3%,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標志著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新的突破。
傳承重陽文化 構建和諧西峽
中共西峽縣委書記 楊炳旭 西峽縣人民政府縣長 張生起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我國傳統的九九重陽,西峽縣隆重舉辦了首屆重陽文化節。國家和省市的相關知名專家、學者,會聚西峽,探究和總結重陽文化,旨在傳承和弘揚重陽文化,打造中國重陽文化品牌,培育旅游文化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
地處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的西峽縣,不僅是聞名全國的山茱萸之鄉、恐龍之鄉,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重陽文化之鄉。史料記載,李白、杜甫等大詩人都曾到西峽登高賞 菊,元好問等還在西峽留下了傳世佳作。以“重陽”命名和與“重陽”相關的地理標識就有20多個,全國獨一無二。重陽寺現存的“天子萬年碑”和“李氏瓦”等 都是重陽文化的有力佐證。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人們到這里登高、喊山、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戴茱萸囊等風俗習慣,已留傳近兩千年。
西峽堅持“生態為本、文化為魂”理念,依據厚重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把生態游和文化游兩篇文章一起做,突出打造重陽文化、恐龍文化、老子文化等多 元旅游文化,建成開放了以老界嶺、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三大龍頭為代表的14個精品景區和三大服務中心,使西峽成為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旅游熱區和伏牛山世 界地質公園的核心區域,西峽縣被確定為全省旅游開發重點縣、全省唯一的旅游體制改革試點縣、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和全國十佳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大縣。 “政府引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游開發機制,省委書記徐光春給予充分肯定,稱之為“西峽經驗”,要求在全省推廣。
重陽文化作為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峽縣委、縣政府、對她進行了系列挖掘,舉辦了首屆重陽文化論壇,在通用和無線兩大網址注冊了“中國重陽文化之 鄉”,向文化部申報西峽為“中國民族傳統節日保護示范地”,與北京賽諾威國際投資集團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以重陽文化為代表的旅游文化極大地推動了縣域 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7年,西峽縣完成生產總值88.7億元,同比增長21.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03億元,同比增長41.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18.9∶59.9∶21.2,縣域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省第29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2007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委李長春視察西峽時,把西峽科學發展的成果肯定為值得研究的“西峽現象”。今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西峽后指出:“西峽 在河南不算是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地方,沒想到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提高得這么快,這個變化很了不起!”
西峽縣對中國重陽文化的進一步追溯、挖掘,不僅是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根本需要,也是當前創建“中國旅游強縣”的迫切需要,這必將為進一步推動西峽旅游加速發展,提升西峽旅游市場競爭力,提供重要文化支撐。
守護我們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夏挽群
西峽是最富有詩意的地方,重陽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靈山秀水與先輩留下來文化遺產的融合,表現出西峽的魅力和文化張力。我有一種感動,這感動來自西峽舉辦的首屆重陽文化節,和西峽人守護重陽文化的眼光和情懷。我說幾點看法:
一、重陽文化屬于民族文化,它在多個地域同時并存是一種普遍現象。我認為,重陽文化發生在西峽不是偶然的,這里的很多歷史、人物、民俗的記載和例證,說明重陽節發源在西峽言之成理,是可信的。
二、保衛重陽文化,是傳統文化復興、回歸的必然趨勢。最近三鹿奶粉事件說明,一些人的道德已經跌破了底線。所以要進行包括重陽文化在內的文化和道德重建。因為,傳統文化如果不保護,中國人的文化歸屬感就會弱化。
三、我認為,重陽文化和旅游聯姻,增加了旅游產業的附加值。我建議在重陽鄉搞一個古街鄉、古村落,裝載民俗文化,重現農耕時期的場景;搞民俗文化院,收 集、保護老百姓的民俗用具、生活用品;要以自然山水為依托,以傳統文化為內涵,以孝文化為靈魂,把西峽打造成中國的孝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形成孝文化 的勝地,為天下孝子找一塊下跪的地方。
讓重陽文化牽手現代經濟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民俗專家 劉曄媛
重陽是全民族的節日,登高賞菊使其又多了一重現代的意義。西峽舉辦重陽文化節可謂功德無量。
重陽節包含三層意義:一是敬老孝親,通過關愛讓老人心情舒暢;二是親近自然,登高賞菊,戴茱萸,飲佳釀,既強身健體,又陶冶情操;三是重陽節是詩的節日,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重陽登高賦詩,賞菊吟詠,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重陽詩,體現 了人與自然和諧、人與內心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三重意義。
正因為重陽節有古今并重、時尚與傳統契合的特征,有很大的開發空間。無論是郊游登山,還是廣場體育活動;無論是菊花的評賞,還是水果藥材的品鑒,都能納入 重陽的活動之中。西峽挾中原與荊楚文化的雙重風采,是重陽節日文化集中的表現地,當地濃郁的節日氣氛讓人陶醉,更有無數可供今天展開活動的自然與人文上的 便利,如能假以時日,一個集傳統節日之美與當代活動之盛的西峽重陽文化節必然令國人矚目。
重陽文化要從娃娃抓起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李燕杰
我一生的演講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愛的教育。這些都受益于咱們的重陽文化。因此我建議,重陽文化要從娃娃抓起,讓三四歲的孩子心中打一個深的烙印,受益無窮。
接下來我就想說幾條道理,西峽有重陽節最早的發起人、倡導者,今天,西峽縣又把重陽節推向全中國,他們頭腦里有哲理,他們最值得頌揚。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 驕傲,但我們好像重視的不夠,所以我要告訴全中國,重陽節應該是孝親節、敬老節、感恩節。是造福人類的和諧節、和平節、和美節,中國人更要懂得愛和感恩。
今天,西峽重陽文化高峰論壇形成一個新時代的里程碑,我主張西峽抓住這個契機,創造西峽盛世,把前人的文化火炬接到自己手中,讓它傳下去。
西峽重陽 景藏健康
北京賽諾威國際投資集團董事長 王雁
去年的重陽節,我有幸邀請白書記一行參加北京賽諾威國際投資集團的景藏健康公園的開園儀式,并和西峽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景藏健康文化創業基地——重陽,景藏健康公園的門口樹了兩只大羊,羊大為“美”,兩個羊是美美與共、是重陽的意思。
關于西峽重陽基地的建設,我提出,以重陽鄉為示范,以“景藏健康文化科學系統”為基礎理論和創新作為指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賽諾威要打造金、木、水、火、土五福勝地,其中的水文化就是西峽。我們要在重陽鄉創建景藏健康文化產業基地,讓重陽文化科學化、現代化、科普化、可持續化、可傳播化。
景藏健康文化產業創業基地,是中華民族對根的灌溉,我對此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歸”、“跪”、“貴”,即西峽是心靈回歸的地方,到這里可以找到一塊孝子下跪的地方,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靈魂高貴的人。
西峽正在大抓旅游,但從旅游中跳出來,要承載大家的理想,打造西峽重陽健康文化產業基地,吸引大家都來。我僅以一首詩《復重陽》獻給本屆重陽文化節:
中國西峽重陽鄉,重陽文化節發祥。高朋滿坐聚重陽,真知灼見壇論暢。景藏健康結重陽,雅俗文化共張揚。大元大本大根長,中華民族萬事長。歲歲重陽復重陽,美美與共世界香。
重陽節的生存時間體驗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戶曉輝
重陽節是秋季中國民眾生活中的一個大節。即使我們的生活已經進入“后現代”,但我們與重陽仍然難舍難分,不僅因為它來自傳統,而是因為它是我們體驗生存時間的重要契機與形式。
重陽節與中國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強調了人對自然節律的順應,表面上看,它是外在的秋季為人們帶來的一個“客觀”的節日,而實際上,它是民眾的生存體驗和對 時間感受的主觀創造。人們對九月陽氣衰減的擔憂隱含著對生命的珍惜與對死亡的恐懼,這時,人們從對死亡的遺忘中超脫出來,進入對生命與生存的重新審視之 中,并且再度感受到時間緩緩地從內心流過。所以,可以這樣認定,重陽節不僅屬于傳統,而將在當代與未來永葆它旺盛不衰的生命力。
重陽節彰顯文化個性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萬建中
重陽節的獨特個性可以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呼喚回歸自然。重九是“陽”字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天地之氣交接,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室內,人們是難以承受不正之氣,所以到大自然去,登高以辟邪,習俗蘊含回歸自然的強烈動機。
二是宣泄敬老情懷。九為陽數,是數中最大者,自然就聯想到敬老與養老。另外,在民俗觀念中,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包含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政府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三是盡顯道教的影響。重陽這天走出家門登高,是漢代的道士費長房發出的敬告。而費正是道家一位神仙。所以是費長房代表的道家,向人們發出了遠離凡塵,投入大自然的呼吁。
西峽的重陽鎮是重陽節的起源地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 孫廣舉
西峽縣有個九九重陽文化研究會,編了一本書《重陽節探源》,對重陽節起源于西峽縣的重陽鄉進行考評辨析。我讀之后,覺得重陽鄉作為重陽節的起源地,確有別的地方難以比擬的重要條件。
重陽鄉自堯之子丹朱在此建軍事要塞,與現有的朱陽關、荊紫關互為呼應,名重陽店始,其軍事政治地位為歷代重視;重陽鄉山水相依,風物繁盛,尤其有菊花、菊 水、菊花山、菊潭,是難得的風水寶地;李娘娘與重陽公主的民間故事有神性與人性雙重色彩,使重陽鄉的歷史文化內涵與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緊密相聯,具有廣泛的 民間認同性;李白、孟浩然等歷代詩人關于西峽重陽菊潭、菊花的吟詠,使西峽的菊花菊水長壽功能、重陽鄉在歷史上,廣為人知;從民俗文化來說,重陽鄉長期保 留了歡度重陽節的傳統習慣。這些條件使我們認定:西峽是菊花的發源地,是健康長壽的風水地。
把重陽節變成舉國狂歡日
河南省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 二月河
中國的年節,大致上說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但重陽節俎豆香煙不盛,珍饈美食也似乎做的不認真。
我們現在一年要過很多節,我看有兩個節挺好的。一是兒童節,另一個是重陽老人節。我有一個傻想:兒童節變成全民的節,大人陪著兒童過。老人節呢?要過成兒 童節,變成舉國狂歡日,因為兒童和老人歡樂,青壯年們有什么理由不跟著快樂,“抓兩頭帶中間”——整個國和家都會和諧起來。讓我們把心中的愛薪火相傳,連 吃帶玩,重陽的意義就大了。
開發人性中的尊老情懷
河南省文聯原主席、著名作家 何南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將重陽節定為中國的老人節,合乎民情,順乎民心,好極了。西峽縣的重陽鄉,為全國鄉中以重陽命名的唯一;該縣的菊花山菊花潭,曾留下歷 代文人騷客如李白、孟浩然等登高賞菊時的詩詞;菊花、山茱萸,這些重陽節時必不可少的,西峽更有獨特的優勢,菊花山為世界菊花之源,國家命名西峽縣為山茱 萸之鄉等等。
在開發重陽文化旅游的同時,也開發了人性中溫馨的尊老愛老的情懷,因此,可謂妙極。
打造西峽重陽文化旅游產業鏈
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 戴松成
西峽縣的九九重陽文化旅游資源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金礦”。重陽鄉不僅山美水美,而且存活了幾千年的重陽文化沉淀豐厚,已成為當地百姓每年的活動規則和自覺行動。有這樣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資源,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鏈條是完全可能的。
文化旅游產業鏈是按照市場規律整合開發一系列的價值產品,九九重陽文化節要辦到全國去,辦成像牡丹花會的規模和影響。重陽節大旗樹起來,菊花酒、茱萸酒、 菊花糕可以研制開發;重陽歌曲、重陽書籍、重陽影視也要制作;重陽農家旅館、重陽賓館也要有……要讓人們到了重陽鄉,不僅有看頭、有聽頭、有玩頭,還要有 吃頭、有買頭、有學頭,最后留下一個大想頭。這樣產業鏈就形成了,品牌也出來了。
重陽節俗賦有神話學意義
著名民俗學者、《中原大典》民俗卷主編 孟憲明
重陽節的主要內容為:登高;佩茱萸;飲菊花酒。所要達到的目的是:長壽;禳災。
四千年前,丹朱筑于今天西峽境內的重陽店就有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丹朱是堯的兒子,堯認為他不能接班,于是就把天下交給了女婿舜。但他又怕丹朱和舜爭位, 于是就把丹朱封到今天的西峽一帶。丹朱怕舜加害他,于是就在此設關筑城,建起了自己的都邑丹朱城,城邊建了“九重”天文臺。有價值的是,他在淇河的下游建 造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重陽”命名的居落:重陽店。據專家考證,它就是今天西峽境內的重陽鄉所在地。那時的重陽,并非就是節日,但后世的重陽節一定是從 那時的“重陽”延續而來的。如此,說重陽節起源于西峽境內的重陽及重陽活動就是大有道理的事情了!
我得出這樣三句話:重陽祈禳的是太陽神;重陽節模擬的是羿射九日的遠古圖景;重陽之源在西峽。
挖掘文化內涵 創新重陽文化產業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汪振軍
西峽是重陽文化之鄉,它的民間傳說(重陽公主),地理標識(重陽鄉、重陽寺、重陽村、菊花山)、自然風物(菊花、茱萸)、當地民俗(登高、飲菊花酒、吃重陽糕)、文人詩詞(孟浩然、李白、杜甫、蘇東坡、陸游),說明西峽的重陽文化淵源,積淀深厚,蔚然成風。
西峽要對本地的重陽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召開高規格的研討會,出版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第二,要做好西峽重陽文化的創意、策劃與宣傳。舉辦 展覽,拍攝專題片、電影、電視劇,提高西峽的知名度。第三,要做好重陽文化產品的開發。要讓菊花酒、菊花茶等成為當地知名的文化產業品牌。第四,要將重陽 文化與山水旅游結合起來。舉辦全國性的重陽登高節,讓游人在快樂中體驗和認知重陽文化。第五,要將重陽文化與當地的其他文化結合起來,構造大文化產業格 局。整合重陽文化、生態文化、恐龍文化、老子養生文化、仲景文化、地質文化、哪吒文化、宗教文化,形成新的旅游線路,發揮文化旅游的整體效應。
九月九,文學的重陽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周同賓
九月九日,秋已老。就連風華正茂、斗志正高的青年毛澤東,在1929年的重陽節竟也想到了“人生易老天難老”這個沉重的哲學命題。
重陽是世俗的節日。文人也不能免俗,參與登高、賞菊、插茱萸等活動。文人的重陽,滿是詩,滿是思,滿是史,滿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情。
文人把九月九打造成了文學的重陽,我卻想起西峽的重陽。據專家考證,重陽節起源于此地,至今西峽一帶仍保留著重陽習俗和古風遺韻。重陽,一個富有文學味的節日,別忘了挖掘富含重陽的文化“富礦”。
西峽重陽節應向現代化轉化
著名作家、南陽市文聯主席 王遂河
我認為,西峽縣應該把重陽節作為一項文化旅游產業去打造,注入現代意識,實現其觀念和內容上的現代化轉換。
首先,從內容上說,西峽重陽節也應靜態文化與動態文化的搭配。靜態的如建筑、壁畫等,動態的如戲劇、舞蹈表演等;其次,注意不同的層次。日常性的、節日性 的層次都要有。如經常性的為游客表演、展示,節日的狂歡表演,以重陽公主為題材的戲劇表演、山水實景節目表演、養生論壇等;三是文化與經濟相協調,除開發 有地方特色的菊花產品、糕點和酒之外,還可以開發長壽養生產品和有關老年的藝術品;四是硬件與軟件相呼應。重建重陽寺、登高臺。注意村莊與農戶建筑和生活 方式方面的特色文化建設,如民俗文化村,讓游客進村入戶,享受獨特的民俗文化。
“民俗村”是民俗文化的一大看點
南陽師范學院教授 聶振弢
我想,要是在西峽重陽鄉或是丹水鎮菊花山下建個民俗村該多好!
民俗村是一個地方民俗文化的物質載體。建個民俗村,可把千百年來一方的村居、集市、富人瓦屋、窮人茅舍,衣、食、住、行,農、工、商、學方方面面都包在其中,把一方的土著先民生產、生活再現出來。
做好重陽文化的大文章
宛西制藥董事長 孫耀志
重陽文化與宛藥的仲景文化一脈相通。重陽節的登高是為了健身養生。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目的也是使人健康長壽。更巧的是,重陽公主和張仲景都是東漢人,是時代英雄。
重陽文化是西峽旅游的一篇大文章,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強兩個環境的建設:一是賞菊、佩戴茱萸的自然環境,二是提高文明素質,形成敬老孝老的人文環境。這樣,重陽文化的影響力就無法估量了。
為天下老人盡點孝
西峽縣委常委、紀委書記、西峽縣旅游領導小組組長白振國
認識重陽、熱愛重陽文化應自2006年到西峽工作后。
有了文化的山水就有了靈氣,有了文化的人就有了底氣,有了文化的民族和國家就有了魂魄。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文化資源大省打造成文化產業強省,南陽市市 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作為突破點,這些都是高瞻遠矚。西峽景色好、景點多、機制活,朝陽產業朝氣蓬勃、蒸蒸日上;西峽的文化積淀厚實,恐龍文化、地質文 化、哪吒文化、牛文化等,不勝枚舉。但細細研究,能稱得上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應首推重陽文化。
于是我們開始探源重陽文化。寫詩一首,算是為天下老人盡點孝。
訴衷情·重陽
秋菊凌霜獨自開。款款從容來。重陽酒酣夢醒,沃野黃華外。茱萸紅,楊桃摘,花葉衰。佛爺山下,登高臺上,紫氣入懷。
西峽·重陽文化的腳步
●1989年,國務院把重陽節確定為中國的老人節。
●2003年10月4日,中國郵政局發行《重陽節》特種郵票。《重陽節》郵票首日封在西峽面世。
●2006年,國務院確定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為世界非文化遺產節日。
●2006年9月,西峽舉辦重陽文化新聞發布會。
●2007年6月至9月,《南陽日報》對“重陽文化源自西峽”進行系列報道。
●2007年10月19日,西峽縣與北京賽諾威國際投資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并在其景藏健康主題公園展示重陽文化。
●2007年12月16日,西峽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通用和無線兩大網址成功注冊“中國重陽文化之鄉”、“中國菊文化之鄉”等。
●2008年3月,南陽市市長朱廣平、著名作家二月河、宛西制藥董事長孫耀志三位全國人大代表,到文化部匯報,申請西峽為“中國民族傳統節日保護示范地”。
●2008年10月7日,中國·西峽首屆重陽文化節盛裝亮相。(張莉娜)(原標題:中國西峽首屆重陽文化節盛裝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