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是戰國古代人們日常使用的一種器皿,因此制陶在古代曾盛極一時。它作為一種行業盛行了近三千年。在秦漢后期,隨著瓷器的出現,制陶業逐漸衰落,從真正意義上講,黃河古陶技術自漢代后期開始已經失傳,形成了歷史上的空白和斷代。
近十幾年來,鶴壁市的制陶藝人,在中央美院、中國古陶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精心地挖掘研究和幾千次實驗,終于研制出了古色古香的黃河古陶。
陶的制作工藝非常難,它全部是手工工藝,從選用材料到后來燒制成功,需要20多道工藝,全部是集雕刻繪畫為一體,所以燒制起來以后很難,成品率最多達到50%。”
現在的黃河古陶在全面繼承傳統的手工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使用了浮雕、高浮雕、鏤空等新技法,色澤上突破了傳統的灰、紅、黑三色,運用高科技技術焙燒出了桔黃、石青、仿青銅、石碣等顏色。
從過去幾個系列十幾個品種,近幾年我們研制開發生產出十幾個系列一百多個品種,所研制開發的2.4米高的九龍大陶瓶填補了國內陶藝界一項空白,并且代表我們河南省人民政府送往中國駐德國大使館。
目前,黃河古陶已經得到了眾多權威藝術家和文物家的肯定,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各地,部分產品還走出國門,遠銷日本、法國,使陶藝這門古老的藝術走向了世界。(原標題:【鶴壁非遺】黃河古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