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深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
2013/3/15 16:37:0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襄城訊 (劉彩望、蘇新宏、劉德田)去年被國家煙草專賣局列入全國32個整縣推進現代煙草農業試點單位以來,河南省襄城縣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圍繞“一基四化” 要求,以工業企業原料需求為導向,積極實施煙草農業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綜合配套基礎設施,創新生產組織管理形式,健全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 襄城特色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新路子。
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現代煙草農業水平的重要手段。襄城縣根據“圍繞基本煙田作規劃”的原則,按照現代煙草農業基本煙田標準和要求,制定了《襄城縣基本煙田規劃建設與保護意見》,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確立了基本煙田的范圍和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
按照意見要求,襄城縣在自然條件適宜、煙農種煙積極性高、能夠實施適度規模種植的15個鄉鎮的275個村規劃基本煙田25萬畝,并以連片基本煙田為單 位,登記造冊,統一編號,實行GPS定位,建立包括基本煙田地理信息、面積、土壤質量、農戶信息、基礎設施等內容的檔案。同時,按照“綜合配套建設”的要 求,在25萬畝基本煙田里,全面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完善升級原有項目。如在煙水工程規劃上,擴建水源工程,發展小型集雨蓄水和應急水源,重點完善灌排干支 渠、電井、泵站等配套設施;在煙區道路建設規劃上,以基地單元為基礎,在通村公路較為完善、連片基本煙田400畝以上的煙區建設交通路,重點建設種煙專業 戶、煙葉家庭農場、煙葉生產合作社所在煙區的機耕路。截至目前,全縣已新建提灌站23座、小塘壩2座,修復和新建灌排水洪閘、小橋、涵862座,鋪設管網 190多公里,維修改進和新建煙田機耕路574公里,建立固定防雹增雨作業站10個。
土地規模化是煙葉規模化種植的前提。襄城縣遵照“依法、 自愿、有償”的原則,制定了《襄城縣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明確了土地流轉的原則、形式、期限、監管機構、法律責任、各方權利義務和糾紛處理辦法,同時 理順了農村土地流轉交易程序。全縣統一印發紙質流轉合同文本,要求所有手續在鄉鎮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服務中心完成,從而使煙區農村土地流轉實現了法制化、規 范化。
在此基礎上,襄城縣結合煙區實際,積極推廣了兩種土地流轉模式:一是村委會集中租賃,再“返租倒包”的土地流轉模式。以村為單位,對已 規劃界定的基本煙田,在農戶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委會集中統一租賃。然后,村委會再將集中租賃的土地,以同租期同價位轉租給種煙專業戶和煙葉家庭農場。二是煙葉生產合作社的土地流轉模式。由煙葉生產經營的能人牽頭,農戶自愿將土地作價入股,組建煙葉生產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產、統一服務、統一經營。一年多來, 通過土地有序流轉,襄城縣煙葉生產基本實現了適度規模種植。目前,全縣共有種煙專業戶1778個、煙葉家庭農場202個、煙葉生產合作社44個,其種煙面 積分別占全縣種煙總面積的56%、18%和9%。
煙葉生產專業化社會服務是現代煙草農業的重要標志。為抓好煙農合作社建設,襄城縣遵照“民 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根據“政府引導、煙草扶持、專業服務、市場運作”的要求,以基地單元為依托,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煙農綜合服務合作社,成立專業 化社會服務隊。在煙葉生產中,合作社對煙葉生產主體實行“六統一服務”,統一供苗、統一機耕、統一植保、統一采收、統一烘烤、統一分級,促進了煙葉生產技 術標準化、勞動過程機械化、業務操作專業化。通過整合民間各類煙葉生產服務組織,目前,襄城縣已建立煙農綜合服務合作社8個,成立育苗、農機、植保、烘 烤、分級等生產環節專業化服務隊168個,發展隊員980多人,初步形成了專業化社會服務體系。
在現代煙草農業建設中,襄城縣還大力推廣普及 彰顯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的先進適用技術。他們以工業企業卷煙品牌原料需求為導向,以濃香型質量特色為主線,緊密結合本縣煙區自然生態條件、生產技術水平, 把優良品種、漂浮育苗、配方施肥、土壤改良、規范移栽、病蟲害綜合防治、成熟采收、三段式烘烤等關鍵先進適用技術集成創新,并制定了《襄城縣濃香型特色優 質煙葉生產栽培技術規范》,形成了配套的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技術體系;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煙葉生產技術學習培訓。去年以來,全縣共舉辦 培訓班、講座等160多次,編印《濃香型特色優質煙葉生產技術要點》、煙葉病蟲害綜合防治掛圖、煙葉三段式烘烤圖表等3.8萬冊(張),累計培訓煙葉生產 主體和煙農綜合服務合作組織負責人及管理人員2800多人次,培訓專業化社會服務隊員6800多人次。(劉彩望 蘇新宏 劉德田)(原標題:河南襄城深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煙草報 原文時間:20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