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舞花開笑春風 柘城大仵北街村聲名鵲起
2013/3/16 10:11: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河南文化產業網商丘消息:柘城縣大仵鄉北街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民間舞蹈村”。全村275戶人家,幾乎家家都有擅長這一行當的演員,隨便找出一個都會玩一手。村里自發組織了民 間舞蹈藝術表演團,現有正式演員180多人,團里最小的舞獅演員王金威才12歲,年齡最大的藝術指導教練王國祥,現已84歲高齡。
北街村的民間舞蹈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二百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間,這里的龍燈舞、獅子舞、竹馬旱船舞就已經名揚四方了。每年的元宵節到來之 際,方圓幾十里的百姓,都推車打擔,偕老帶少,爭先恐后地到大仵集來看熱鬧。因此,大仵集也成了客商云集的豫東名鎮。解放初期,這個村的民舞節目還曾到當 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參加匯演并獲得大獎。
改革開放的春風催活了北街村的農村經濟,讓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同時也催醒了鄉親們對農村文化生活的美麗夢想。為了讓祖輩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民間舞蹈藝術發揚光大,重振雄風,從小在民間舞蹈世家長大的老退休工人王國明與轉業軍人、老支書邵振山及村民吳振江、李付林、趙紅軍等人一道,于1995 年冬天在全村發起成立了“大仵鄉北街村民間舞蹈藝術團”。
為了籌集活動經費,添置服裝道具,兩位老人跑細了腿,操碎了心。辦團之初,王國明毅然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賣掉自家的麥子,騰出自家的院子作訓練場地, 動員自己的閨女、兒媳、老伴無償為團里縫服裝,制道具,為演員們燒茶做飯,并帶頭參加舞蹈表演。鄉政府對該村恢復成立民舞藝術團給予大力支持,在鄉財力十 分困難的情況下撥款1500元,協調貸款1000元。鄉親們不甘落后你三十、我五十地爭相集資入股,男女演員呼呼啦啦發展到近200人。
北街村的民舞節目豐富多彩,令人叫絕。獅子舞、龍燈舞、竹馬、旱船、小車、鬼會、高蹺、鋼叉、秧歌、腰鼓等表演形式,應有盡有。既有興味無窮的《水漫 金山》、《金剛斬秦檜》、《唐僧取經》、《八仙過海》、《大鬧河間府》等傳統節目,也有表現時代生活的《豐收樂》、《辣椒贊》等現代節目。他們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注重形式上的藝術創新和內容主題的革新。在表演內容上,他們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盡情鞭撻封建社會中陷害 忠良、賣國求榮的奸臣賊子,嘲笑諷刺那些丑惡落后的社會現象,熱情歌頌明禮誠信、愛國守法、勤儉自強、團結友愛的高尚品質及改革開放后人民群眾的幸福新生活。在表演形式上,大膽突破傳統程式,賦予新的表現手法。如在《金剛斬秦檜》中,他們摒棄了過去因果報應、鬼神迷信的封建糟粕,在斬秦檜的路上,通過過溝 翻嶺淋漓盡致地表演,讓其吃盡苦頭、出盡洋相,使其驚恐萬狀、丑態百出,用喜劇化手法,突出了愛國主義這一永恒的精神主題。在旱船表演《辣椒贊》中,巧妙借用現代歌曲“妹妹你坐船頭”的優美旋律,改過去旱船表演只舞不唱為邊舞邊唱,亦詼亦諧,亦逗亦趣。以熱烈歡快的情調,唱出了“辣椒喜獲大豐收,裝滿船兒 快點走,辣椒城里去銷售,嘩啦啦的票子裝滿兜”的喜悅心情,產生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大仵鄉北街村民間舞蹈藝術團以紅紅火火的民舞活動,豐富和活躍著柘城農民的文化生活,帶動了優秀民間傳統文化的復興與發展,這朵艷麗的古老文明之花,悄然綻放在時代的鄉村沃土之上。民舞團所到之處,人山人海,觀者如潮。大仵鄉北街村也因此聲名鵲起,成為全縣聞名的精神文明建設示范村和交通安全村。(原標題:民舞花開笑春風 柘城大仵北街村聲名鵲起)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原文時間:20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