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商丘柘城縣大仵民間舞蹈最有看點的是“鬼會”,它演繹的是岳飛被害后,閻王派鐘馗一干人等前往捉拿秦檜及其家人,捉拿路上所發生的場景。其中有“秦瓊背锏”、“關爺挑袍”、“倒卷珍珠簾”等盤杈絕活,格外抓人。
□首席記者 李長需/文
記者 吳仲舒/圖
絕唱表演只留在音像里
想看大仵的民間舞蹈,顯然已不可能。經費無著,人員星散,給其傳人王國明留下的,只有蒙了灰垢的道具,以及諸多的無奈和傷感。
“我家里還有一盤磁帶,你們看看吧。”組織不起來人員,80歲的王國明尷尬地說。他叫兒子王向東從家中拿來VCD,擺弄了半天,播放不出來;只得又叫來開音像店的孫子,擺弄了半天,終于出了圖像。
這是2007年夏天應電視臺之邀所做的表演,也是最后一次表演:金黃的麥田里,表演隊邊走邊舞,獅子舞打頭,接著是“鬼會”、竹馬、旱船、小車、高蹺,很顯然,還有一種龍舞,沒有參加。
獅子舞、跑竹馬、推小車以及踩高蹺,在民間活動中均較常見。唯獨“鬼會”,我們則是第一次聽說,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應該是大仵的“獨家產品”。
民間演繹中的家國情仇
一群“小鬼”、“判官”,用一根繩子拉著秦檜,行走在前往陰間的路上,不時做出可笑的動作。這種借助陰曹地府場景而誕生的新奇舞蹈形式,在中國民間舞蹈史上并不多見。
王國明推測,在明清改朝換代之際,大仵民間藝人有感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滅了大明天下,家國情仇痛恨之余,又不敢公開譴責,便以秦檜與岳飛的故事,編出“鬼 會”影射諷刺吳三桂。“鬼會”又名“拉秦檜”,故事情節講的是在岳飛被害后,玉皇大帝十分生氣,覺得好人沒有得到好下場,便令閻王查明事實真相。
閻王便派“三曹判官”鐘馗帶領“小鬼”、“小判”以及牛頭馬面前來陽間捉拿秦檜全家的靈魂歸案。表演的場景就是鐘馗等人押解秦檜全家前往陰間的情形。
“鬼會”的情節雖然簡單,但演出陣容卻很強大,粗略算起來,得需要20多個人。
“主角”秦檜當然是核心級人物,戴著木枷。他是被“拉”的對象,又是宰相級的“大佬”,陽間的朝廷對其言聽計從,而陰間的一幫“小鬼”、“小判”想輕易收拾他,似乎不那么容易。所以“秦檜”一路上要“不配合”,要“掙脫”被“拉”的命運。
演秦檜的人,要演出滿臉的不服氣,這就講究“三圓”:戴的白胡子要不停地擺圓、眼睛要瞪圓、胳膊要架圓。“三圓”做不到,秦檜就演不活。
秦檜之外,還有秦檜的妻子及一對兒女。秦檜的妻子王氏要不停地去奪鐘馗手中砍向秦檜的寶劍,還要不停地安慰一直喊餓的兒女。
杭州人吃的“油炸鬼”,其實是“油炸檜”(油炸秦檜,也就是今天的油條),炸的是一男一女,炸了她的丈夫,當然也不放過她。“鬼會”中也是如此的情形。
最可憐的是秦檜的一雙兒女,餓得哭哭啼啼,凄凄慘慘戚戚。傳說秦檜的一個兒子叫秦熹,他應該是無辜的。當然,民間是顧不了那么多的,“恨烏及烏”而已。
大鬼小鬼們的使命
有人歡笑有人哭。相比秦家的悲慘,判官以及他的手下則是另一番模樣。
判 官鐘馗腰佩寶劍,威武雄壯,顯然是正義的化身,他不時抽出寶劍,威脅不走的秦檜,還要應付奪劍的王氏;他帶有諸多隨從:黑白無常兩個,牛頭馬面各一個(可 多可少),男跳鬼、女跳鬼(小孩扮演,主要是在牽秦檜的鐵鏈兩邊跳來跳去,看管鐵鏈,防止秦檜逃跑)各一,“小判”一個、執牌鬼一個。
執牌鬼手中拿著生死簿,牽著拉秦檜的繩子,秦檜不走時,他得表現出努力拉的模樣,還得不停地翻跟頭,表示生氣,并不停地翻生死簿,進行威脅。
另外還需要兩個打“老雞鞭”的,4~16個玩盤杈的。“老雞鞭”這個名字雖怪異,但其實只是一個一尺來長的短棍,綁上一個五六米長的、用麻繩編織的鞭子,卻起了這樣一個名字。至于為何叫這個名字,似乎無人能說清。
它是出場時專門用來打場子預熱用的。打法有磨盤鞭,掄圓了胳膊打;也有伸鞭,伸開胳膊打。“啪啪”之聲,在人群里炸開,恰到好處,又不傷人,需要很深的功夫。
“奈何橋”上的精彩
打完老雞鞭,玩盤杈的上場,這是整個“鬼會”乃至所有舞蹈中最有看點的地方。玩盤杈的需要會武功,會很多種絕活,很多人看“鬼會”,主要看的還是玩盤杈。“鬼會”中的家國情仇,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弱化,并逐漸被娛樂的成分所取代。這種娛樂,就是表演盤杈了。
整個“鬼會”中有不少的路數。有過“陰陽橋”、“奈何橋”,有“五鬼鬧杈”、“秦檜單雙杈”,有“秦妻奪劍”、“秦檜子女哭啼”及“三拿三放”。看看這些情節,就知道盤杈是多么的重要。
其中的過“奈何橋”,要算“鬼會”中最熱鬧的場景了。“奈何橋”是進入陰曹地府的最后一站了。“老雞鞭”要帶著玩盤杈的及其他演員一個一個地過,每個人都要在奈何橋(一張桌子代替)上表演一番。
而玩盤杈的在奈何橋上的表演,則是看點中的看點。你會什么絕活,這就是一個舞臺,盡管使出來,誰的本領高,桌上見分曉。尤其震撼的是,在桌子上還有集體表演,四個玩盤杈的一起上到桌子上,各據桌子一角,一起將杈舞得虎虎生風,眼花繚亂之余,也只剩下驚嘆。
“很多人都是沖這個而來。”王國明說。
即將消亡的盤杈絕活
“盤杈的絕活恐怕將要消亡了。”王國明感嘆,不敢想象,五年或者十年之后,有誰還能玩得了。
王國明拄著拐杖,從雜物棚的一角,拿出了家里僅剩的一把盤杈,這是一個三齒的模樣奇特的鐵杈,帶著兩個圓環,安著一個木桿做把兒,整個不到兩米長。
王國明丟掉拐杖,試圖拿著盤杈表演一番,立即遭到了老伴的警告。三年前得的腰椎間盤突出讓他拄起了拐杖,行走已經不便,大運動量的表演根本已無可能。老伴擔心,倘若強試將造成更大的傷害。
王國明最終聽從了勸告,只是將盤杈放在胳膊上,象征性地抖動了幾下。他說,玩盤杈時,就是靠胳膊及身體的不停抖動,將杈頭及杈桿旋轉起來,杈頭旁的圓環發出悅耳的撞擊聲
在玩法上,盤杈有很多的絕活。“單抄”、“雙抄”,靠單手、雙手來旋轉杈桿;“單釣魚”、“雙釣魚”,靠一個或兩個胳膊旋轉盤杈;還有“上五花”和“下五花”,是在表演時將杈頭向上或向下舞成花。
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比如“懷中抱月”,靠兩手兜著在懷內來回旋轉盤杈。這種玩法難度較大,不下個一年半載的工夫,很難能“抱”出“月”來。
王國明說,這個絕活村里會的只有一兩人了,但都是老年人,也不怎么能舞動得起來了。
已經消亡的三種絕活
還有三種目前已經沒人會的絕活。
一個叫“秦瓊背澗”,也叫滾身,即用胳膊將盤杈抖得高速滾動起來,在肩上、背后來回滾動,“腰掏脖兒轉”,在滾動的同時,既能從腰里掏杈,也能讓杈圍著脖子來回轉圈。盤杈玩到這一步,將一把僵硬的道具玩得猶如有生命的物體一般,就更見功夫了。
另一種絕活叫“關爺挑袍”,表演者將盤杈扔到四五米的高空,落下來時用腳穩穩接著,再挑起來。
再 一種就是“珍珠倒卷簾”,玩杈者將杈在身前身后不停地滾動,當從背后沿著雙腿滾到腳后跟時,用腳后跟輕輕一鉤,再直上直下地拋到空中。“我還沒學到這一步,這三種絕活已經消失了。”王國明遺憾地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就目前所會的幾種,再過個十年八年,恐怕也沒有人會了。“誰會花上一兩年的時間,去學這些 東西呢?換不來一分錢!”(原標題大仵藝人亡國恨 秦檜一家押陰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