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記者 王棣/攝
在商丘睢陽,春節最熱鬧的日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年三十、正月初一,而是正月初七。這一天可是傳說中火神閼伯的生日。來自豫、魯、蘇、皖交界處的群眾紛紛趕往火神臺,祭拜火神。
據統計,往年廟會期間,僅門票景區即可收益超過60萬元。今年,商丘市更希望本次廟會能夠牛年開個好牛頭。
正月初七拜火神
火神臺廟會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簡稱“臺會”,當地老百姓則習慣叫它為“朝臺”。
“朝臺”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朝臺”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據考證,火神臺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
按照往年的慣例,火神臺廟會每年春節后正月初一即開始,正月初七是火神的生日,此天人最多,也是正會,延續到整個正月里。這些日子里,豫、魯、蘇、皖交界處的群眾都會趕往商丘市睢陽古城南門外、火神臺景區和隧皇陵景區內。
火神臺廟會長達一個月,從大年初一到二月二,數十萬人聚集在火神臺,幾十米高的火神臺上煙霧繚繞,大殿上祥云直沖天際,山門瑞雨直瀉人心,人們在分享“隧皇”的恩德,聆聽“火神”的福音,希望朝拜后“火神”會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
“朝臺”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臺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報到,然后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隊演奏的嗩吶手就有百余人。
各地的香客“朝臺”可以說是一次各地民俗的大展示,內容豐富多彩,觀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計其數,每天到會人數達十多萬人。
臺會上,各地的地方戲、曲藝、雜技、魔術及高蹺、鬼會、竹馬、旱船、肘歌、花棍、拉秦檜、武術、龍燈等各種民間藝術的表演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 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槍、花劍、花刀、泥狗、泥雞、面人、糖人、花燈籠、琉璃蹦蹦、泥響兒、竹響兒等民間手工藝品琳瑯滿目, 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盡顯民間藝術水平,令人嘆為觀止,其叫賣聲也是南腔北調,此聲蓋過彼聲。
今年,商丘火神臺景區籌備的2009年春節廟會以“安全、歡樂、文明、效益”為主題,為大家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文藝大餐,包括飛車、馴獸、雜技、 魔術等民間絕活絕技;盤鼓、腰鼓、舞龍、舞獅、高蹺等民間藝術表演,以及拋繡球招親、戲曲、相聲、小品、琴書、墜子書等民間絕活。
朝拜后,還可到睢陽古城(城門城墻城樓),候方域故居,候詢故居,文廟,南湖,應天書院,張巡祠,八關齋,火神臺,隧皇陵等景點參觀。
十件大事抓旅游
正月里的火神臺廟會,只是2009年商丘市大力發展旅游業的第一步。
“2009年,商丘市旅游業的所有工作只圍繞一個目標進行,全面提升旅游經濟效益。”商丘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光是旅游局,商丘市整個市委、市政府領導都對商丘市旅游發展予以高度重視。
在新年商丘市旅游工作會議上,市委要求強化宣傳創新意識、資源整合及打造精品意識、誠信服務意識,努力發展旅游。同時要求做好十件實事,包括新 發展2家高檔次旅游企業;發展3個鄉村旅游示范點;組織2次客源地大型促銷活動;創建2個國家A級景區;拍攝高質量的旅游專題片;舉辦旅游攝影大賽;加強 與省級媒體旅游欄目的合作等。
另外,會上商丘方面還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思路,即“抓好六個重點,實現六個帶動”:一是抓好項目規劃和建設,帶動旅游精品打造提檔升級;二是抓好 特色資源整合,帶動旅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是抓好市場營銷創新,帶動商丘旅游知名度明顯提高;四是抓好服務管理創新,帶動旅游市場環境不斷規范;五是抓 好產業鏈條延伸,帶動旅游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六是抓好旅游人才培養,帶動旅游行業隊伍素質明顯提高。(龔瑾 吳賀艷)(原標題:商丘睢陽拜火神 春節最熱鬧的日子在正月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