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文化研究的圣地
2013/8/5 9:48: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朝歌城西南30里的云夢山,是鬼谷子文化研究的圣地。云夢山是智圣鬼谷子曾經隱居的地方,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古軍校,戰國時期風云天下的縱橫家、軍事家、外交家蘇秦、張儀就是在云夢山隨鬼谷子學藝,傳說中孫臏、龐涓、尉繚、毛遂等等都是從朝歌云夢山這所“古軍庠”走向縱橫捭闔的歷史大舞臺。現在云夢山還有鬼谷子遺跡三十多處,有“鬼谷先生隱處”等元明時期的石刻200余處。云夢山景區的詳細情況,請參閱本書“朝歌山水·云夢山”。
自1994年全國第一次鬼谷子研討會在朝歌云夢山召開,近二十年,從大陸到臺灣,從國內到全世界,對鬼谷子的研究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被稱作“二十年不衰鬼谷熱”。
鬼谷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是中國文化中最神奇的人物之一,他是戰國時代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外交、政治謀略之祖師,是踏遍青山綠水的民間高人,是密切關注現實政治的一代“隱士”,是中華“智圣”。
早在十五年(1994年)前,河南大學著名教授朱紹侯先生就提出過“歷史上、宗教上、傳說中的鬼谷子”這樣的概念,但他是從“研究鬼谷子要有科學的態度”,“不要把民間傳說、宗教迷信都當成信史來論述”這個角度來講這個問題的。
如果我們順著朱先生的思路往下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對鬼谷子的研究,主要有四大領域,而這些領域都是對鬼谷子研究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一下鬼谷子研究的四大領域,以便有助于我們擴大研究的視野,也有助于各個研究領域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使鬼谷子研究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一、歷史上的鬼谷子
對“歷史上的鬼谷子”這個命題的研究,自古至今,延續兩千年。
從漢代司馬遷《史記》、劉向《說苑》、楊雄《法言》、東漢王充《論衡》 以后各代均有學者進行考證、研究。在兩千年來,對鬼谷子的研究主流基本上停留在考證、爭議鬼谷子其人、鬼谷子其書、鬼谷子其地、鬼谷子其事、鬼谷子其弟子這個層面。而這些考證和研究中,始終伴隨著爭議和褒貶,從來就是毀譽參半,這為我們今天的研究留下了許多的問號和課題。但是論來論去,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竟有人越論越糊涂,甚至懷疑有沒有鬼谷子其人,懷疑起有沒有鬼谷子其書,鬼谷子的隱居地更是越冒越多,而且都在宣揚自己正宗,從而相互攻訐和詆毀。這顯然不是健康的正確的研究方向。
一九九四年九月,全國首次鬼谷子研討會在河南淇縣云夢山召開。這是鬼谷子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一次高規格高水平的一次盛會。曾在我國外交界叱詫風云的老資格外交家、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新當選的鬼谷子學術研究會會長符浩老先生,在會上鄭重提議:我們不要再爭這些東西了,人家國外都在研究鬼谷子的思想怎么樣應用在當代社會,我們卻還在這里懷疑有沒有鬼谷子或爭論在你這兒在我那兒!老外交家振臂一呼,振聾發聵,為鬼谷子研究撥正了方向,使鬼谷子研究跨入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同樣在這次研討會上,我國當代史學界泰斗、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李學勤先生發表了《〈鬼谷子·符言篇〉研究》論文,會后又專門為《第一屆鬼谷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寫了二千字的《序言》,李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旁征博引,爬光剔羅,說明《符言》篇乃至《鬼谷子》不是偽書,起碼是先秦著作。認為先秦諸子著述與后世不同,并不一定非得是本人手著,不能由于有后人附益,便斥之為偽書。李先生此文一出,所謂偽書之爭再沒有什么意思了。從此,鬼谷子其人的有無、其書的真偽的命題,已經較少有人再去爭議,鬼谷子研究的重心,已經轉移到鬼谷子學說的精神實質、鬼谷子研究的現實意義、鬼谷子思想在當代的應用等等比較高的層次。
2002年4月、2009年8月,在鶴壁市又召開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國鬼谷子研討會,還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了中國先秦史學會鬼谷子研究分會。此期間,對鬼谷子的研究越來越深入越來越普及。二十年前,提起鬼谷子,國人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近幾年中,發表于各種報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達數千篇,新出版的研究專著一百多種。
二、宗教上的鬼谷子
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宗教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人類的各種思想文化,與政治、哲學、法律、文化包括文學、詩歌、建筑、藝術、繪畫、雕塑、音樂、道德等意識形式相互滲透、相互包容,成為世界豐富文化的成份。
成功的宗教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在世界的解釋、司法審判、道德培養和心理安慰上,對社會的和諧、穩定起著積極的作用。
鬼谷子是一位世外高人,他的思想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充滿了哲理和思辨。他的名字、身世,無不令人感到神秘莫測,他的行蹤、思想,體現出一種仙風道骨。幾千年來,歷史上的鬼谷子始終是與宗教意義的鬼谷子同時存在,同樣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產生影響。鬼谷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由真實人物轉化為宗教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的典型代表。
在很多古書中,鬼谷子的形象都是灑脫飄逸、洞府真仙的形象。東晉時期郭璞在游仙詩中寫道:“青溪千余韌,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棟間,風出窗戶里。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把鬼谷子與道教聯系在一起。此后很多書籍和文藝作品基本上以此為基調。有的地方將鬼谷子與佛教釋迦牟尼、觀世音并列,作為佛教圣神而頂禮膜拜,將佛教的慈悲與鬼谷子的智慧結合起來,為眾生祈福,解百姓苦難。在民間,鬼谷子被稱作王禪老祖,是風水先生的祖師,還是燒炭窯的祖師、鞋匠的祖師、做豆腐坊的祖師、眼鏡店的祖師。
淇縣云夢山有清順治何士琦撰寫的《云濛山游記》碑刻,也是把鬼谷子描繪成案寫黃庭、神氣清幻、光彩煥發、服氣吐納的道家形象:“橫嶺坊下,紅塵隔斷”,“石徑坦修,約可百丈。望南而下,俯瞰深谷,琪花瑤草,夾路噴奇;八盤久彎,曲曲幽異。俄而,天風四起,涼吹衣袂,心爽神開,余亦仙仙欲飛也!”
“去天尺五,金碧騰輝,儼然上帝宮焉,余卒祀事,曳杖欲出,見一羽流,案寫黃庭,神氣清幻,光彩煥發,心大異曰:此非天臺,劉晨何以在此?童子對曰:此非劉晨,,乃吾師玉環子也,服氣吐納,蓋有年矣。”
“然而暮山已紫,孤鶴歸巢,群鹿辭溪,玉環相送,余也告別。行不數武,回首望之,但見云氣飄飄,扶掖而去。”
云夢山水簾洞前,還刻有明代人們到云夢山鬼谷祠拜鬼谷子祈雨的盛況,“歲遇亢旱,禱之輒應。雖齊魯燕趙,三晉之民,躋躋蹌蹌,伏首于(鬼谷)祠下者,日以萬計”。當時,經常到云夢山朝拜鬼谷子的范圍即達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北方數省,人數即達“日以萬計”。直至今日,云夢山仍然是我國北方廣大民眾朝拜鬼谷子的圣地,年游客量超過50萬人。
而如今在臺灣,以南投縣禪機山仙佛寺住持混元禪師為會長的臺灣鬼谷子學術研究會,在臺灣弘揚鬼谷子心法,向廣大臺灣同胞宣傳古圣先賢的智慧,教化信守、知恩、感恩、報恩、續緣、惜緣、系緣的基本心念,利用“鬼谷子易經風水”為民眾排憂解難,以至聚集在混元禪師門下的會員達數千人,受其影響者達數十萬人,成立有唯心宗電視臺,有易鑰出版社,影響之大,千年未有。混元禪師連續五年在臺北林口體育場舉行世界華人聯合祭祖大會,每次都有五六萬人參加。混元禪師還經常到日本、美國、韓國、東南亞等地去,弘揚鬼谷子心法,把鬼谷子的影響傳播到全世界華人中間。
混元禪師帶領弟子到大陸祭拜鬼谷子,先后達四五十次、四五千人,邀請大陸鬼谷子研究者到臺灣去進行鬼谷子文化的交流活動,先后已達九次、一百多人,以鬼谷子文化為平臺,促進了海峽兩岸骨肉同胞的交流和溝通。
混元禪師斥巨資在淇縣云夢山修建氣勢恢宏的八卦城、南天門,塑通高十一米的鬼谷子銅像,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一項偉業!
鬼谷子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從來沒有如此廣闊的范圍、如此深入人心、如此的影響巨大。
三、民間傳說中的鬼谷子
民間鬼谷子的傳說很多,故事很吸引人。在中國古代思想家中,有關鬼谷子的民間傳說故事是最多的(孔子也有許多故事,但大都是通過文字流傳而非民間傳說)。鬼谷子的傳說故事多,大概是因為鬼谷子的智謀,人們總是喜歡聰明人的故事,可以開啟人的智慧激發人的靈性,包括大家歡迎阿凡提、一休、濟公以及包公斷案故事,都是這個道理。
除了朝歌云夢山外,全國有鬼谷子遺跡的地方還有很多,《鬼谷子全書》記載的就有18處。凡是有鬼谷子文化遺址的地方,大都流傳著許多被人們喜聞樂道的鬼谷子傳說故事。僅在淇縣一帶搜集到的有關鬼谷子的傳說故事就有五十多篇。
鬼谷子民間傳說基本上分四大類:
(一)鬼谷子出世的傳說
鬼谷子出世傳說有好幾個版本,但基本上傾向于兩種說法,一是說其母親吃了神谷而懷孕,生的兒子因此叫鬼谷子;一是說其在一個叫鬼谷的地方出生,因此叫鬼谷子。而鬼谷子出生的前前后后,還有許多故事,都因傳說地的歷史背景、風土地貌民情不同而各不相同。
(二)鬼谷子智慧的傳說
這方面的傳說主要反映鬼谷子的神秘莫測和超人智慧。比如《鬼谷子識天書》,《墨潑天書崖》,《井中相會》,《巧立文峰塔》,《鬼谷子打柴》等等。
(三)鬼谷子授徒的傳說
鬼谷子傳說中關于鬼谷子授徒的故事最多,多是斗智斗勇斗謀,情節巧妙,引人入勝,同時還表現了鬼谷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的設身處地、因材施教、情景融匯、啟發引導等教育理念。比如《巧造無煙柴》《百擔有余》《三文錢堆滿屋》《請師出屋》《快拿慢吃》《夜半驅鼠》等等。
(四)鬼谷子懲惡揚善的傳說
懲惡揚善是中國傳統故事的主題,而鬼谷子這方面的傳說又加上了“智謀”這一元素,使其別具一格。比如《惡少變頑石》《水漫薛家灣》《鬼谷子相傻二》《觀音為何倒坐》《棺中金匾》等等。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解讀朝歌》(作者 燕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