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風箏:何時才能“飛”得更高
2013/8/7 10:12:2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只只“雄鷹”在高空盤旋,一條條碩大的“蜈蚣”隨風擺動,“門神畫”、“美人魚”、“戲曲臉譜”等各式各樣的風箏在空中搖擺……這是記者日前在龍亭區組織的風箏放飛比賽中看到的一個場景。“楊柳青,放風箏”。漫步金明廣場、午朝門廣場等空曠地帶,記者處處都能看到大人孩子樂放風箏的情景。在這早春時節,城市上空搖曳多姿的風箏,帶來了春的氣息,喚醒了整座古城。
在比賽現場,多年從事體育工作的龍亭區科教文體局黨委副書記李周穎告訴記者:“開封風箏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曾在省內外多個比賽中獲過大獎。看,參加比賽的這100多架風箏,扎制工藝精良,繪畫精細逼真。”談到開封風箏走向市場的話題時,李周穎卻流露出幾分失望,他說:“如今從國家到省里,都把文化產業化提得很響。多年來,開封市民有扎繪和放飛風箏的習俗,風箏愛好者是個不小的群體。可開封有著這么多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風箏的產業化卻遲遲不見動靜,開封市至今連個風箏協會也沒有。”
放風箏習俗由來已久
“要講風箏的歷史,離不開咱開封,要講風箏的發展史,也離不開咱開封。”談起開封風箏的歷史,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河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宋天亨頗有感慨。
宋天亨說,從隋唐開始,風箏逐漸興起。到了宋代,放風箏已成為流行民間的娛樂活動和慶祝紀念活動。北宋末年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開封市井中,就有放風箏的場景,可見開封人愛風箏由來已久。在北宋,風箏的扎繪技術達到了空前高的水平,放風箏也成了北宋東京人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北宋皇帝宋徽宗,即位之初曾在罷朝余暇放紙鳶為戲。他主政時期,由官方主持出版了《宣和風箏譜》。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宣和風箏”在扎制和裝飾上有了很大發展。如今,開封的風箏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宣和風箏”扎工精巧、描繪逼真、色彩艷麗、內涵吉祥的優良傳統,而且別具一格,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據“汴梁燈籠張”第六代傳人張金漢介紹,開封風箏歷史不但久遠,而且種類繁多,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硬翅類風箏,如大腳燕、蟬等;軟翅類風箏,如鷹、蝴蝶等; 串類風箏,如串雁、巨龍等;桶形類風箏(或稱立體風箏),如龍亭、火箭; 板子類風箏,如七星、八卦等,都獨具特色。近年來開封又開發出精美的微型風箏,嬌小精美,可放于掌上,令人愛不釋手。風箏如今在開封民間藝術家手中,已不僅僅是孩子們把玩的玩意兒,也不僅僅是慶典活動的點綴,還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民俗特色的藝術品。
風箏文化含量不斷增加
在開封,放風箏不僅是一項深受大眾歡迎的群眾性娛樂活動,也是一種文化。開封人把放風箏視為一種置身于大自然的娛樂健身活動,這項活動老少皆宜,通過在田野郊外放風箏,呼吸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情操,增強了體質,達到了身體健康、精神愉快的目的。
今年76歲的退休教師、風箏愛好者秦樹亭認為,開封風箏所蘊含的文化元素值得挖掘。就拿扎制技藝來說,開封人不但能按照傳統的工藝扎制鷹、燕、蝶、蟬、魚、蜻蜓、鶴、壽星、孫悟空等風箏造型,而且還不斷創新。20世紀90年代初,就有人創出“巨龍騰飛”大型風箏,風箏長約30米,龍頭重達20公斤,起飛后,巨龍上下滾動,氣勢恢宏,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昂揚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
我市老一代民俗專家王宴春告訴記者,開封風箏的文化內涵與中原地區的民俗文化密切關聯,如蝙蝠的“蝠”與“福”字諧音,放飛之后升入高空,便是“福星高照”了。根據記者的調查,當前,風箏的裝飾功能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風箏已經成為一種富含文化內涵的收藏品。
59歲的機關干部、風箏愛好者李效謙認為,風箏是具有多重審美價值的民間工藝品,風箏的靜態美融繪畫、書法、工藝為一體,憑借風力在高空飛動時,又具有靈動之美。無論是放風箏還是看風箏,都是一種絕好的文化享受。
風箏產業呼喚市場
既然風箏在開封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開封為什么不能把風箏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發掘利用呢?對此,我市不少文化界人士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曾于上世紀90年代在深圳開過公司、探討過開封風箏產業化的開封市市民魏明倫認為,開封的風箏有很大的經濟潛力,可以和朱仙鎮木版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結合起來,提高風箏的檔次,把風箏從娛樂品轉化成裝飾品和旅游紀念品,最好能在全省甚至在國內打響品牌,尋求代理商和經銷商,讓風箏形成產業化經營,以便讓開封的風箏“飛”得更高。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讓開封風箏形成產業呢?我市不少風箏愛好者認為,首先要成立風箏協會,把開封民間扎繪風箏的力量組織起來,由政府牽頭,搭建對外交流的平臺。其次,要進一步增強開封風箏的創新能力,使產品結構更加多樣化,突出開封風箏特色,打造馳名品牌。
魏明倫說,在市場化的今天,要使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走產業化道路。具體來說,可以像舉辦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節、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那樣,舉辦大型活動,讓全國的專家、學者從文化、民俗的層面對開封風箏展開探討、研究,也可以參考外地發展文化產業的一些做法,采取與企業聯合做廣告風箏等方式,把開封風箏做出系列產品,在推動開封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知名度。(原標題:開封風箏:何時才能“飛”得更高)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開封網(200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