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中醫中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2013/8/13 9:33:12 點擊數: 【字體:


    張仲景:南陽人心中的城市符號
  
    中秋節過后第二天,南陽張仲景醫學研究所所長劉世恩開門坐診,當天的病號之多讓他大吃一驚,按他的話說是創了記錄,一天下來他總共看了168個病號,其中有6個病號是鄭州人,他們是開著車專程來南陽應診的。
  
    作為從事張仲景學說研究20余年的專家,劉世恩的出名同張仲景密不可分。2005年我市第四屆張仲景醫藥節開幕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四套《中華醫藥》欄目找到了劉世恩,攝像機跟著他拍了一天,將他用仲景經方治療疑難雜癥的事情報道了出去。這以后,劉世恩的病號不僅遍布全國,甚至于大洋彼岸也有人打電話向他尋醫問藥。
  
    “張仲景就是咱南陽的符號和象征。”劉世恩深情地告訴記者,許多外地人跑到南陽求診,都是沖著南陽“醫圣故里”的招牌來的。
  
    的確,張仲景是歷史賦予南陽的城市符號,張仲景這一金字招牌對南陽中醫藥文化氛圍的形成及中醫藥產業開發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昨天下午,南陽理工學院張仲景國醫學院的韓國留學生金民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叔叔知道醫圣張仲景是南陽人,這是她選擇來南陽學中醫的主要原因。該院副院長卞華告訴記者,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張仲景的擁躉很多。在那些地方,很多人對張仲景達到了頂禮膜拜的程度。
  
    南陽師院的韓籍教授劉永基先生與中醫的緣分很深。他酷愛中醫,通讀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他太太是韓國的一名執業中醫師,擁有自己的診所。10月15日,記者同劉先生談起中醫中藥文化時,他操著不太流利的漢語,講得滔滔不絕。談起張仲景,劉先生滿臉景仰之情。他說,今年中秋節,他太太從韓國來探親,到南陽的第一站,他就把太太領到了醫圣祠,他們恭恭敬敬地拜祭了張仲景。“這是所有中醫人的‘根’,不能馬虎。”劉教授鄭重地告訴記者。
  
    讓外國人如此頂禮膜拜這是張仲景的魅力,更是中醫中藥文化的魅力。有見微知著的望聞問切,有溫熱寒涼的百草藥性,有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的經絡和針灸、按摩……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文化。中醫是中國先民對人體奧秘以及人體與宇宙的神秘關系進行闡釋的一套獨特學說,中藥是利用中醫理論對人體生機進行調理、對人體疾病進行信息干預的一套材料體系。中醫中藥合而為一,成為中國文化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千年的中醫中藥文化,凝結著炎黃子孫改造世界的輝煌業績,包含著華夏先哲的無窮智慧,它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昌盛的根基。
  
    對于我們南陽人來說,傳承以張仲景為代表的中醫中藥文化可以為南陽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文化保證和產業興旺,還可以擦亮南陽的城市名片。這一點,早已成為南陽幾屆領導班子的共識。市委書記黃興維曾在講話中指出,張仲景醫藥節是一個載體,辦好張仲景醫藥節,不僅能叫響張仲景醫藥品牌,還能提升南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為了擦亮張仲景這張城市名片,南陽從2002年開始舉辦張仲景醫藥節,對南陽悠久歷史和張仲景醫藥文化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推介。通過推介,韓國、新西蘭、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傳統中醫仁人志士紛紛到南陽尋根問祖,考察、交流、學習傳統醫藥。從2003年以來,僅張仲景傳統醫藥研究會累計接待來南陽考察中醫藥的客人230多人次,先后組織306名國外留學生接受中醫藥學歷教育,開辦國際特色短訓班9期、培訓238人。由此可見,南陽中醫藥在張仲景醫藥節的推動下正在走向世界。
 
    張仲景,南陽敲開世界大門的金磚
  
    如果說,近年來南陽的經濟正成化學裂變式快速發展,那么,中醫藥產業無疑就是促進裂變的催化劑;如果說,飛速發展的南陽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客商的關注,那么,以宣傳南陽、弘揚中醫中藥文化為目的的張仲景醫藥節就是南陽與國內外大企業實現“零距離接觸”的敲門磚。
  
    南陽位于亞熱帶向北溫帶過渡的地帶上,氣候、地形適宜南北多種動植物生長。伏牛山、桐柏山被譽為“天然藥庫”,中藥材產量高、質量優。南陽境內已查明的中藥材達2556種,儲量2.4億公斤,且多為無污染的有機藥材,其中人工種植的道地名優藥材有50多種。
  
    南陽的中藥材可以說“富得流油”,然而,經濟圈里不存在“富居深山有遠親”,如果沒有恰當的推介平臺,南陽的“酒”再香,也只能在“深巷子”里打轉轉。正是由于這種原因,自200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巧打“醫圣牌”,每年舉辦一屆張仲景醫藥節,多層次宣傳造勢、招商引資,構建起南陽中醫藥診療、科研、教學、種植、加工、營銷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使中醫藥產業逐步成為南陽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特色優勢產業。
  
    自第一屆張仲景醫藥節以來,南陽不斷豐富張仲景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借助醫圣品牌,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聯姻科研院所,并聯辦生產、加工企業,實行訂單種植,加速了中藥材產業的種植、開發與研究。
  
    據市節會辦朱克琦科長介紹,南陽目前已形成了南召辛夷、西峽山茱萸與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參、鄧州麥冬、內鄉黃姜、鎮平杜仲、唐河梔子、社旗板藍根為主的十大中藥材示范基地。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90萬畝,年產值達23億元。南陽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先后與廣州白云山制藥廠、北京同仁堂、羚銳藥業公司、香港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藥業公司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大型制藥企業簽訂了長期藥材購銷合同,一大批農民依靠種植中藥實現了脫貧致富。據統計,目前全市以宛西制藥、福森藥業為龍頭的中醫藥加工企業有11家,年產值近30億元;保健品生產企業19家,產值15億元。宛西制藥已躋身國家中藥企業50強,它所擁有的“仲景”、“月月舒”是兩大中國馳名商標,它的中藥產品銷售覆蓋全國,并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
  
    醫藥節是南陽對外合作的窗口,是南陽招商引資的一個平臺。醫藥節通過宣傳、推介南陽,為南陽同國內外知名企業零距離接觸創造了很多機會。據了解,僅2002年節會期間,就有中國500強企業娃哈哈、香港添勝實業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同南陽成功簽約。如今,很多簽約項目都已長成了“大個兒”,今年前9個月,南陽娃哈哈實現銷售8.74億元、利稅3.9億元,南陽海泳紡織制衣實現銷售收入7329萬元,利稅312萬元。
  
    “是中醫中藥文化實現了南陽對外合作的大突破,”市經協辦主任唐躍鵬告訴記者,通過成功舉辦節會,張仲景醫藥文化影響進一步擴大,全市對外開放度大大提高。自首屆醫藥節至今,南陽同外地客商在節會上簽約并合作成功的項目有200多個,投資總額已超過400億元。娃哈哈、德力西、金星等知名企業紛紛同南陽合作,南陽第二產業增加值已連續兩年超過50%,新興工業大市的地位基本確立。最近,相關部門正在加緊運作,組織世界500強、華商500強中的30個成員來南陽考察、洽談。可以說,得天獨厚的中醫中藥文化資源,已經成為南陽擴大對外開放,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
 
    張仲景:把中醫藥融入南陽人生活
  
    “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欲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中醫醫家的這種“治未病”的觀點,用時髦的話來說這就是養生、保健,是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的養生、保健理論。
  
    據張仲景國醫院整脊推拿門診主任潘華介紹,近年來,推拿、針灸、刮痧等傳統中醫項目越來越得到市民的喜愛。許多南陽人對針灸的認識始自四五年前的針灸減肥。隨著認識的逐步深入,人們發現針灸、推拿、按摩、食療等中醫藥項目既能治病也能防病健身,一來二去,傳統中醫藥項目慢慢被人們接受、慢慢深入人心。2008年8月,該院設立整脊推拿門診之初,很多人擔心不會有人光顧,但現在每天有100多人來按摩、針灸,其中十之三四是來保健的“未病人”。
  
    健康是生存的需要,選擇健康的方式也是生存的需要。7年來,南陽飛速發展,經濟迅猛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這一切使得人們對遠離病痛、永遠健康越發渴望;7年7屆張仲景醫藥節,媒體對中醫中藥文化廣泛宣傳,也使人們對中醫藥有了登堂入室的認識。有了這種種需要和認識,大街小巷里,以中醫美容、減肥、養生、治病等為目的的大小門店便越來越多。豪不夸張地說,在南陽隨便哪一條街道上,只要稍稍留意一下,你都能看到中藥洗腳、中醫按摩這類保健門店;隨便哪一家飯店,你都能品出熟地、枸杞、桂圓、肉桂等中藥湯汁的味道。
  
    “這是中醫藥改變南陽人生活的一種表現,”南陽張仲景醫學研究所所長劉世恩認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醫的精華,也是老祖先留下來的寶。南陽人如此推崇老祖先傳下來的這些好東西,得益于張仲景醫藥節對中醫藥文化的推廣。據劉世恩介紹,自首屆醫藥節以來,有不少人看病時拿著中醫書籍請教,他們詢問書上面的藥方是否對治自己的病癥。張仲景的經方更是廣受歡迎,像治療婦女痛經的當歸羊肉湯,治療失眠的梔子豆豉湯等均廣為流傳。
  
    有需求就有產業,據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217個經方在日本已全部被制成漢方藥成藥,并享受免檢待遇;我國臺灣也將其制成了復方顆粒劑,同樣不需臨床試驗。南陽是張仲景的故里,自然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宛西制藥、福森藥業的中成藥遠銷國內外是一個明證;很多醫院的中醫門診量大幅增長是一個明證;仲景堂醫院的由小到大也是一個例證。
  
    以中醫藥為主的仲景堂成立于1993年,當時經營面積只有50多平方米。自我市舉辦首屆張仲景醫藥節以來,中醫藥治療、預防觀念逐步被人們接受,仲景堂抓住機遇快速成長。如今,該院已有100多名員工、10個中醫專科,藥店、病房的面積有三四千平方米。該院2007年辟建的后莊養生園占地1000多畝,園內的醫療樓有1000多平方米。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中藥養生、中藥防病、中醫保健、食療食補是傳統中醫藥的精華,也是中醫藥特有的優勢。中醫藥既要祛除病邪、消除病固作用,還要恢復臟腑功能,糾正機體陰陽偏勝偏衰,實質上就是藥走中庸,涵養“精、氣、神”,達到臟腑五行調和、陰陽平衡。這種奧妙精深的中醫藥文化,是一套完整的體系,它最終實現的是“治標治本”,這是人們信賴中醫藥的所在,也是中醫藥發展潛力的所在。
  
    當信賴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隨之而來的便是希望和機會。正如仲景堂醫院院長王若愚所說,中醫藥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天越來越近;把中醫藥融入人們的生活,這條路會越走越寬廣。(原標題:中醫中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南陽網(2010-10-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