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是人們心目中人類的祖先。自古至今,人類尋根問祖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有關盤古開天的神話傳說由先民口傳心授流傳至今。中國神話研究專家、桐柏縣學者馬卉欣先生并不滿足于對古籍資料的收集,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他堅持盤古神話研究的民族性和科學性,考察了全國19個省(自治區)20多個民族,獲得了神話、民俗、民族、方志、地理、宗教等豐富資料,利用考古學、史學、民族學、戰爭學、宗教學、民俗學、神話學和民間文學的學理和手段,對全國乃至國外的盤古神話進行了比較研究,傾注二十余年精力,先后出版了《盤古之神》、《盤古學啟論暨人類早期史綱》等多部專著。這些專著在用圖騰標準、地理標準、民俗標準、敬祖標準、活化石標準"五把尺子"確立南陽桐柏山是盤古文化發源地的基礎上,又從盤古文化形態、盤古文化發展史及史前史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綜合研究論證,從而創立了盤古學新學科,為我國神話學填補了空白。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石破天驚地轟動了國內外學術界。原中國神話學會主席袁珂先生曾給以高度評價:"(馬卉欣先生)專著的出版真是洋洋大觀,前所未有,這無疑是對中國神話研究所作的一項重大貢獻……我將毫不猶豫地從成見的圈子里跳出來,歡歡喜喜地接受新知。"并欣然題詞:"中原神話,文化之根,采風尋根,尋到了根"。
近年來,桐柏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了"抓文化就是抓經濟"的理念,在河南省縣級率先出臺了《加強文化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把盤古文化研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位置,緊抓不懈,成立了"桐柏縣盤古文化研究會",進一步對桐柏山盤古神話資源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并積極開展了申報"中國盤古之鄉"的工作。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專家組多次赴桐柏考察論證,最終一致認定盤古神話在炎黃時代于河南南陽桐柏山一帶成熟并最終定型。2005年3月,桐柏順利通過了中國民協專業藝術管理委員會專家組驗收,同年5月3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桐柏縣為"中國盤古之鄉",同時舉行了揭牌儀式和全國盤古文化研討會。以桐柏縣盤古文化研究會為依托,中國民協還批準在桐柏縣建立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盤古文化專業委員會,這是中國民協24個專業委員會中惟一設立在縣級的委員會。
為把盤古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2005年以來,該縣積極開展了桐柏盤古文化申報參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并獲得了成功,"盤古廟會"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今年,桐柏還啟動了"盤古創世神話傳說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盤古文化品牌越打越響。同時,該縣投資l00O多萬元,開發了盤古溪、通天河、鴛鴦池、桃花洞、黃崗紅葉林等文化旅游線路,盤古開天雕塑、盤古殿、盤古村等建設工程相繼完成或啟動,全面進行民俗文化、盤古文化的挖掘和包裝,使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2006年8月l4日,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中國著名神話學者,以及日本、韓國、越南、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的神話專家共16O多人在桐柏縣進行盤古文化考察活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沒想到淮河源頭的風光這么秀美,沒想到中國盤古之鄉的神話資源這么豐厚!"中外學者們紛紛發出這樣由衷的驚嘆。該縣這些努力正在得到回報。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前來桐柏觀光的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以上,創造了桐柏旅游游客量、門票收入的歷史新高。以弘揚盤古文化為契機,桐柏縣還啟動了淮源文化、佛道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建設工程,著力提高桐柏老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跨升新臺階。去年桐柏縣生產總值完成46.88億元,增長13.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73億元,增長44.3%,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87.4%,居南陽市第一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億元,增長7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465元,增長10.2%;農民人均純收入2277元,增長18.1%,增幅居南陽市第一位。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盤古不僅是我們56個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也是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數十個亞洲國家共同的人文始祖;民族和國家統一的根本是文化的統一,盤古是中華民族的萬帝之宗,因此,弘揚盤古文化,不僅可以振奮全國各族人民開拓創新、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且更有利于把海外華人統一到中國的神圣國土上。作為中國盤古之鄉,唱響盤古文化,會吸引更多的炎黃子孫關注、參與、投資桐柏的建設,成為桐柏"唱響中國、走向世界"的推進力量和文化紐帶。
本次節會由香港大公報、河南省南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公益事業發展聯合會協辦,桐柏縣人民政府、中國盤古文化專業委員會承辦。(作者 張小林)(原標題:弘揚盤古文化 加快老區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