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縣“金銀花”成為農民“致富花”
2013/8/14 10:03: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兩件事讓有“藥鋪小神仙”之稱的金銀花又進入公眾視野:一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藥參考處方,金銀花取代板藍根成為主要藥材;二是媒體曝出一些知名涼茶企業疑用廉價“山銀花”代替“金銀花”,陷入信任危機。這一正一反的兩件事,從不同角度彰顯了金銀花的“中藥明星”身份。
說到金銀花,不得不提及金銀花原產地河南省封丘縣。因為品質上乘,這里的金銀花80%用于出口,而市面上的不少金銀花為了賣上好價錢,也都打著“封丘”旗號。為了更好地了解金銀花及其相關產業,近日,記者追根溯源來到封丘縣,對政府相關部門、種植戶、農技人員、合作社、經銷商、深加工企業等進行了深入采訪。
悠久的歷史,優良的品質,成就封丘金銀花原產地美名
行走于黃河之濱的封丘大地,映入眼簾的金銀花,就像一簇簇盆景,裝點著一望無際的田間。
黃德鎮賈莊村的一塊地頭上,67歲的賈文章老漢正忙著給金銀花剪枝。他告訴記者,從1979年承包地開始,他和老伴就種了金銀花,30多年從沒間斷過。“金銀花好種,值錢,易保存。這兩天價格不錯,我就把去年存的干花拿出來,這1畝半地產的200多斤干花賣了兩萬多塊錢。”
據村黨支部書記劉守勤介紹,賈莊村共有2300畝耕地,其中1600畝種了金銀花。村里好些人靠種金銀花發家致富,近100戶農家都買上了小轎車。“不過去年價太低了,一公斤才幾十塊錢。今年價格有回升,現在每公斤能賣160元。但還是不能和2003年‘非典’和2009年‘甲流’時一公斤賣幾百塊比,那時俺封丘金銀花不叫金銀花,叫‘金不換’。”
“青藤盛開抗菌花,清熱解毒必有它。”金銀花也稱二花,屬忍冬科植物,全身都是寶,莖、葉、花、果均可入藥,在我國中藥材和保健品中有特殊重要地位,不僅可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多種疾病,還有降血脂、抑制癌細胞作用。全國三分之一的中醫方劑用到金銀花,金銀花配伍的中成藥有200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銀翹解毒片”、“雙黃連”、“清開靈”就以此為原料。除了藥用,金銀花還被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飼料工業、花卉綠化等市場。
“春夏開花時,從葉腋間生出兩朵并蒂小白花,隨后花色由白轉黃,黃白相映,非常好看,因此被稱作金銀花。”封丘縣分管農業的副縣級干部蒿良萬告訴記者,封丘縣栽培金銀花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封丘古屬魏地,西晉《博物志》有“魏地人家場圃所種,藤生,凌冬不凋”之說;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有“忍冬在處有之,封丘較佳”的字句。上世紀70年代,國家中醫藥管理總局實地考察了封丘的氣候、土壤、光照、水文等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認為這里最適合金銀花生長。2003年3月,封丘金銀花獲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原產地標記注冊證,使封丘金銀花在世貿組織成員國內受到知識產權級保護。
目前,封丘金銀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金銀花1000萬公斤,年平均銷售收入10億元,并在全國形成“五個之最”:人工大田種植面積最大,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管理技術最好,品質最優,效益最佳。封丘金銀花因此被國內一些大型制藥企業定為藥源基地,并出口到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
“封丘金銀花就像勤勞樸實、樂于奉獻的封丘人民,落地生根沐風雨,旱澇寒暑仍蔥蘢。”封丘縣委書記李暉說,封丘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把金銀花作為振興封丘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抓,突出抓好生產基地、服務體系、市場體系、深加工體系和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建設。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現在封丘金銀花已經成為國內金銀花產業的風向標,封丘金銀花不但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成為封丘名片、河南品牌、中國亮點。可謂“凌寒堪與梅為伴,花海揚波匯金銀”。
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生產,讓“封丘金銀花、質量甲天下”美譽延續
見到封丘縣賈莊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保彬時,他正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指揮著將金銀花苗和做盆景的金銀花樹裝車發往外地。
劉保彬1992年從河南大學中文系畢業返鄉任教三年后,便種起了金銀花,并潛心研究金銀花品種改良、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下決心改行,就是看好了封丘金銀花品質好,用途廣泛、前景廣闊。我最初就是靠種十幾畝金銀花,在村里面第一個蓋樓房,第一個買轎車,第一個用上空調暖氣。”劉保彬自豪地說,為了帶動其他村民走上致富路,他在2002年和8名骨干成員成立了“賈莊金銀花協會”,2009年又成立了合作社,吸納了800名社員,“合作社在種苗繁育、栽培技術、農藥施用等方面全程指導,同時實行統一采購、統一供應、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讓社員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跟專家們談論金銀花時,聽到最多的評價就是封丘金銀花、質量甲天下。”在封丘工作了30年的中國科學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副站長周凌云介紹說,現在金銀花主產區主要包括河南封丘、山東平邑和河北巨鹿。相比之下,封丘金銀花直立生長,鮮花肥大厚實,干花碧綠鮮亮,藥用成份高且分布協調,具有“直、大、高、碧”四大特點。
封丘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偉告訴記者,因為封丘金銀花口碑好,難免被冒充,“有的外地花調過來,從封丘過一過,貼上本地牌外賣;有的藥廠本來只用了一斤,對外卻說用了一噸。”
封丘金銀花品質如何保持住多年領先地位?縣農業局總農藝師張文國介紹說,關鍵在緊緊抓住土、肥、水、種、密、保、管、烘八個環節,摸索出了單株栽培、計劃密植、整形修剪、環剝斷根、烘干加工等國內領先技術,同時以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為依托,邀請中國藥科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知名專家學者組建金銀花科技推廣中心,使科技推廣網絡覆蓋縣、鄉、村。
在陳固鄉的牛所村、陳橋鎮軒寨村、黃德鎮賈莊村等田間采訪時,記者看到這些金銀花種植大村基本實現了成片連方,規模化生產。“我國加入WTO為中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同時對中藥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國家藥監局開始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封丘按GAP要求,從源頭上保證金銀花質量,走上了標準化、規范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張文國說。
利用資源和生態優勢,加快構建金銀花生產體系、加工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
從事金銀花經銷20年的岳新青接受記者采訪時,剛剛發走了幾百斤金銀花。他說,封丘有封、劉、崔、恒四家大經銷商,每家每年經銷量都有幾百噸。他現在收的主要是存貨,主要發到山東、安徽、河北、廣州等地。一個月后就到了頭茬花收獲季節,到時全縣幾百小商販都會下到地里組織貨源。
不過在岳新青看來,做初級經銷只是賺點“辛苦錢”,種植金銀花的農民也只賺到一小部分。160元一公斤收的封丘金銀花,進入藥店等銷售終端身價會翻上幾倍,要想多分享利潤,還是要延長產業鏈,在深加工上做文章。
近年來,不僅廣藥集團、康美藥業、金陵藥業、佐今明藥業等大型藥企先后在封丘建立藥源基地,一些大型深加工企業也紛紛入駐封丘,在建設種植基地的同時,進行金銀花產品的深度研發。
在位于封丘縣黃德經濟開發區內的河南中天食品有限公司展臺,記者看到了包裝各異的金銀花面、金銀花茶等產品。這些產品的原料都來自于中天在封丘建的5000畝種植基地。
“你看,我們將優質金銀花茶用小袋重新包裝,一泡裝2.5克,一盒80克能賣200多元,附加值提高了四五倍。”中天食品公司總經理陳晟杰指著一盒包裝精美的金銀花茶說。
“現在我們有金銀花有機茶葉,金銀花面粉、掛面,金銀花涼茶、飲液等100余種產品,下一步,還將推出金銀花泡騰片、口含片、口服液、保健顆粒等新一代保健品,以及金銀花牙膏、肥皂、洗發露、潤膚露等高新日用化妝品,讓金銀花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一個質的飛躍。”陳晟杰信心滿懷地說。
同樣位于工業園區的新鄉博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中藥提取、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的高科技現代化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宋曉峰告訴記者,公司建設有中藥提取生產線及制劑加工生產線、金銀花飲片生產線,同時建設有金銀花工程技術中心,配備各種先進的科研、分析及中試設備。另外,還在封丘建立了金銀花優質苗育種基地,生產金銀花專用生物肥與生物農藥,承擔金銀花標準化種植的推廣。
記者了解到,封丘縣正利用金銀花資源和生態環境兩大優勢,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核心整合金銀花產業資源,依托現代科技,加快構建金銀花生產體系、加工體系和市場營銷體系,實現金銀花種植規范化、加工現代化、產品品牌化,努力把金銀花產業培育成封丘新的經濟增長點。
“封丘金銀花,忍冬長生藤。愈疾樂世珍,健身祛百病。清香驚陸羽,芬芳透碧澄。美麗姐妹花,益壽又養生。”記者采訪過程中多次聽到封丘人吟誦這首詩,不僅贊美了家鄉特產,也飽含了對金銀花產業致富一方的希望。(記者 李海濤 張培奇 王芳)(原標題:河南封丘縣“金銀花”成為農民“致富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農民日報(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