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杜寨書會

2013/9/18 10:01:55 點擊數: 【字體:


  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約定。

  每年農歷正月十三,盡管還是春寒料峭,冷風凄厲,但一代又一代的說書藝人,不分天南地北,不約而同,在這個日子紛至沓來,用神采飛揚的說唱,讓這個平日里孤寂的村莊——許昌縣蘇橋鎮杜寨村熱鬧非凡。

  2月4日,農歷正月十三,在走過了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杜寨書會如期開說。記者在現場看到,盡管這里沒有美妙的旋律,沒有美麗的舞臺,卻不啻是市井草根的一場盛會。那從書場各個角落發出的聲音,自然純凈,如未經雕琢的璞玉,質樸傳神。

  關于杜寨書會的文化脈絡,在歲月的長河中已不能具體窺探,但說起杜寨書會的淵源,大凡村里上了年紀的人都能說個一二。據傳,有一年農歷正月十三,劉秀被王莽追殺至此,處境十分危險。當時有一名說書藝人把劉秀藏到了村北蘆葦坑內,使其躲過了這一危難。后來,劉秀稱帝,為了報答此說書藝人的相救之恩,就委派當地一個富戶,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召集各地說書藝人到此聚會,展示技藝,亮書、寫書(術語:亮書,就是展示說書技藝;寫書,就是簽訂表演合同,更多是口頭上的)。所有來此的說書藝人都管吃管住,并為其提供各種方便。若有寫不出去書的,還要送往返路費。年復一年,農歷正月十三就成了說書藝人一年一度的聚集時間,經過多年的沉淀,形成遠近聞名的書會。

  此后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民間藝人,負鼓攜琴,在麥地中、高崗處、低洼里,扎下攤子,以天作幕,以地為臺,打起簡板,拉起琴弦,說書競藝,期待寫書人前來寫書。周圍百里村民,也身著彩裝,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聽書。

  “在上世紀50年代,村里熱鬧的時候來了500支班子,現在規模沒有以前大了。”村里76歲的老人劉國勛告訴記者,來杜寨書會不僅是圖熱鬧,更重要的是能聽到墜子,因為這在平時已聽不到了。

  在杜寨書會報到處,負責人李遂海告訴記者,今年杜寨書會來了19支班子,除了許昌本地的說書藝人,還有蘭考、民權、鄭州等地的藝人。“跟幾十年前比肯定是規模小了,但跟近年比藝人還是明顯增多,呈現出良好的恢復勢頭。”李遂海說,“以前是在亂墳崗里擺場子,今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專門開辟了約20畝的平地給他們亮書,并且提供餐飲等服務。”

  “杜寨書會上的說書藝人越來越少,和目前曲藝不景氣的大環境有關,整個曲藝界都后繼乏人。”許昌縣文化館館長孫雁斌告訴記者,為了擴大杜寨書會的影響力,今年許昌縣不僅提前聯系了老藝人,還積極幫助來此說書的藝人寫書。“只要是在現場沒有成功寫書的,政府將會跟他們簽約,讓他們到敬老院等公眾場所去演出,這樣就能讓所有來杜寨書會的藝人都能成功寫書。”

  只有改善藝人的生存環境,才能確保杜寨書會代代相傳。在現場記者看到,雖然藝人們來自社會最底層,終日為生計而忙碌奔波,但絲弦聲響起,他們一舉手、一投足,惟妙惟肖,滿臺生風,贏得全場歡動。“我16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說書,雖然現在行業市場不景氣,但我哪會舍得丟?這都有一種感情了。”來自蘭考的藝人陳同生表示,“今年是第一次來杜寨書會,恰好碰上政府埋單的好事,明年肯定還會再來。”

  2009年,杜寨書會被河南省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既是榮耀,也是亟待保護的信號。如今的杜寨書會,跟寶豐的馬街書會和山東惠民的胡集書會相比,依然顯得勢單力薄,但每年仍會吸引一批忠實的民間藝人。正是靠著這些執著的民間藝人,杜寨書會才能歷經2000多年而不枯,而這種最原始、最樸素的口頭文化,更是以一種韌性的方式融入許昌這片古老的土地,韻味悠長。(作者:許廷合)(原標題:杜寨書會)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網(2012-02-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