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虎年新春的腳步,淮陽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傳統古廟會--羲皇故都朝祖會,又稱二月會。
為追念伏羲功德,淮陽春秋時建伏羲陵,漢代陵前建祠。陳州伏羲陵為歷朝歷代全國太昊伏羲專祀地。從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斷,歷代皇室朝族、文人墨客均來淮陽朝宗謁祖。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這里都舉行規模盛大的朝祖廟會,其會期之長、范圍之廣、人數之多,為中原地區廟會所獨有。近年來,隨著伏羲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太昊陵廟會的規模、檔次和影響逐年俱增,平均日客流量達40多萬人次。
農歷的二月二,民間有說法叫"龍抬頭",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花紅柳綠,春和景明。此時羲皇故都的淮陽城,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各色商品讓人眼花繚亂,各種文藝表演讓人駐足圍觀,男女老少興致勃勃,春風滿面。難得的是,環準陽縣城,還有占地面積達16000多畝的龍湖,比杭州西湖的面積還要大兩倍多,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如孔子弦歌臺、東坡讀書臺、伏羲畫卦臺、白龜池等倚湖而立,讓人流連忘返。泛舟湖上,波光粼粼,魚翔淺底,舉目是各色風箏翩躚起舞,環顧四望堤岸嫩柳籠煙,真有"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更引人入勝的是廟會期間花樣繁多的民間娛樂活動。與其他廟會相比,太昊陵羲皇故都朝祖會的底蘊更豐厚,文化味道更濃。"擔經挑",也稱"擔花籃",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祭祖娛神的舞蹈。"經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載歌載舞,吸引著眾多前來進香的善男信女駐足觀看,舞到高潮處,舞者走到中間背靠背而過,兩尾相碰,象征伏羲、女蝸相交之狀,其唱詞也多與伏羲女媧有關。
廟會上隨處可見的"泥泥狗",形象夸張,神態各異,于古拙中見寓意,吹之有聲。有關專家稱,這些泥玩具是原始社會后期流傳下來的活文物……
如此獨特的文化,如此秀美的風景,是祖先留給淮陽人的寶貴財富。朝祖會期間數百萬人次的客流量,既是巨大的宣傳隊伍,更給當地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準陽縣對一年一度的朝祖會越來越重視。縣委主要領導告訴筆者:"以羲皇故都朝祖會為載體,打響我們獨有的伏羲文化牌和陳州文化牌,用文化作淮陽的名片,吸引民眾的注意力,提高淮陽的知名度,把旅游作為支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一個全新的文化旅游名城,將是今后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頭戲。"(原標題:淮陽太昊陵廟會:祖先與子民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