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制假區(qū)洛陽煙澗村:假貨翻模上銹真品(4)
2013/12/7 15:55:35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青銅器的困惑
生意不好做了,村里百余家作坊歇業(yè)。在劉太敏看來,發(fā)展方向必須是精細鑄造
煙澗村人明顯感覺到,這兩年生意不好做了。
進村的客戶少了。原材料的價格也在上漲。黃銅的價格最貴時漲到20多元一斤。訂蠟?zāi)5腻X,從幾百元漲到了一兩千元。還要加上手工、石膏、漆料以及作舊的成本。
往外賣的價錢沒漲多少,“我們只是收個加工費”。
村里有100余家停火歇業(yè)。
村民方四輩關(guān)了自家作坊,選擇給本村的加工廠打工。村支書方智科也在2008年停了爐。也有村民又去外地打工了。
焦利勤臨街店的生意,不好不壞。她的店里迎來過古董專家,她問做得怎么樣,對方說“做得不錯”便離去,她連來人是誰都沒弄明白。
焦利勤說,她始終沒能想到要給自己的店增加什么名頭,也沒和那位專家合影,然后掛到墻上為生意增色。
店里還曾來過一群拍電視劇的人,挑選了很多便宜貨。她只記得問過對方是拍“西施”,卻只當(dāng)普通顧客放過了。
方智科說,煙澗村多次被政府提及加大扶持,不過沒給村里投過什么錢。
他眼下發(fā)愁的是,村里有錢人多了,但沒人愿捐錢在村里做公益,以至于,穿村河流里滿是垃圾,也無錢清理。
村里曾組織過一個青銅器協(xié)會的組織,希望組織作坊主們做大品牌。從幾年前成立至今,也沒發(fā)揮什么作用。方智科評價,這是個名存實亡的組織。偌大的市場,無人帶頭管理
劉太敏率先引進了“鎏金”的新技術(shù)。村民說他賺了大錢。這種技術(shù),讓青銅器仿真程度更高,作為工藝品也更美觀。
有村民認為,手藝不精的作坊被淘汰是正常的事,符合競爭規(guī)律。路治群說,他只能隨著客商的要求,將青銅器越做越逼近真品。
在劉太敏看來,煙澗村的產(chǎn)品還很粗糙。發(fā)展方向必須是精細鑄造。路治群覺得,仿古青銅器的宿命,仍然是這只腳踏在工藝品行,那只腳還在古董行里。(記者 孟祥超)(原標題: 青銅器制假區(qū)洛陽煙澗村假貨翻模上銹真品)
責(zé)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新京報 時間:201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