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玉雕簡史(3)
2013/12/9 15:51: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七、鼎盛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化的形勢下,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提出的“改革、開放、搞活”方針,結合縣情,從實際出發,鎮平的玉雕業擺脫了長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營模式,結束了長期徘徊的狀況,步入了一個多種經濟成份共融和穩定健康發展的軌道。特別是鎮平縣委、縣政府在發展玉雕產業上,從講究實效原則出發,在技術、原料、資金和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了強力扶持,玉雕業呈強勁發展勢頭,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其稅收占全縣財政年收入的四分之一;玉器工藝品成為全省出口創匯先進縣;連續8年穩居全省縣級之首。
目前,全縣95%的鄉鎮都有玉雕加工業,以石佛寺、晁陂等8個為代表的鄉鎮,村村可聞雕琢聲。據不完全統計,縣內國有、集體、個體、中外合資等各種形式的玉雕加工企業有11.1萬多家,從業人員20.7萬人,銷售人員遍布全國各地。鎮平發往廣州、昆明、深圳、蘇杭、青島、西安、西寧、烏魯木齊等幾十個大中城市的豪華大巴每天有100輛左右,車上七八成都是來往鎮平作玉器生意的人。
在“放開、搞活”政策的指引下,為鎮平玉雕工藝品的銷售大開綠燈。由封閉式的計劃經濟管理,步入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模式,拓寬了自由貿易領域,玉雕產業出現了前所少有的好形勢,社會知名度空前提高。1993年2月,國家外貿部批準鎮平工藝品集團公司為自營出口單位,獲得獨立的進出口權。1993、1994年,該公司為玉雕個體戶出口玉雕產品價值1300萬元,退稅180萬元,從而不僅擴大了縣域經濟的貿易總額,又保護了從業者們的切身利益。1995年3月,被農業部和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五部門聯合命名為“中國鎮平玉雕之鄉”。 作者:冀志明 (原標題:鎮平玉雕簡史)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南陽網 時間:2008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