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民間音樂 豫東風情的《官會響鑼》

2013/12/16 11:19:24 點擊數: 【字體:


    《官會響鑼》的表演中強悍嬌健的身姿,粗獷豪放的性格,朝氣蓬勃的氣勢,處處體現了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農民漢子豪爽奔放的性格,在民俗學、歷史學、社會學、美學的研究中,《官會響鑼》都顯示出重要的價值。
 
 分布區域:分布在河南省項城市官會鎮的時橋、王范莊、劉埝、蔡莊、李泗坑、孫老家、韓營、王莊、腰莊等行政村。
  
 歷史淵源:歷史悠久,僅姓王的一家就祖傳十輩之多,若按每輩30年計算,起碼有300多年歷史,《官會響鑼》始于南朝梁武帝時期,盛于清初。當地流傳著這樣的美麗傳說: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要路過官會這個地方,當地有一名進士王子由,他為乾隆皇帝的到來精心組織了一套大鑼的演奏及表演,頗受當地官員及老百姓的青睞,從此《官會響鑼》就流傳下來。
  
 基本內容:傳統《官會響鑼》的打擊樂演奏有:“七點鑼”、“九點鑼”、“十二點鑼”、“十六點鑼”、“二十四點鑼”。表演形式有:“二郎擔山”、“獅子滾繡球”、“天女散花”、“寇準背靴”、“青蛙啃泥”、“張果老倒騎驢”等。
  
 主要特征:一、音樂程式化。傳統《官會響鑼》打法有“七點鑼”、“九點鑼”、“十二點鑼”、“十六點鑼”、“二十四點鑼”。二、以銅鑼為道具,演員以銅鑼為道具,時而打時而舞,并用鑼組成各種造型,變化微妙,達到似與不似,不似亦似的藝術境界。三、表演形式獨特。傳統官會響鑼表演形式有:“二郎擔山”、“獅子滾繡球”、“天女散花”、“寇準背靴”、“青蛙啃泥”、“張果老倒騎驢”等多種套路。
  
 重要價值:一、歷史悠久,是當地群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文藝形式,每逢節慶及老百姓操辦婚喪嫁娶事宜,均有該節目助興,與群眾文化生活密切相關。二、是以鑼為道具,彌補了我國沒有鑼舞的空白。三、多次參加國家、省級文藝大賽,曾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最高獎“山花獎”,國家、省級新聞媒體多次報道,影響極大。(原標題:  民間音樂 豫東風情的《官會響鑼》)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周口文虎網 時間:2010年7月1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