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龍區:科學發展織錦繡 生態洛龍競芳菲
2013/12/16 15:43: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自2012年以來,洛龍區堅持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生態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工作部署,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在年初召開的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洛龍區委、區政府再次提出該區要以南部嶺區、伊洛河生態廊道等區域為重點,依托陽光、太陽雨、國豫、雙贏高科等園區,加快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高標準規劃建設龍門西山、豐李南山、李樓三大萬畝生態農業園區,將其打造成市民近郊休閑的首選目的地。
一排排藤架上爬著翠綠的葡萄藤,一串串碧玉般的紅提藏匿在葉子中間,遠看如一片綠色的海洋。雙贏高科紅提園一期的1000畝紅提即將進入盛果期,7月中旬開始迎接廣大市民前來休閑采摘,而連棟溫室的葡萄采摘時間可從今夏延長至明年春節。這些是洛龍區生態農業紅火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篇文章”描繪生態畫卷
近年來,洛龍區委、區政府堅持“三篇文章一起做”,依托自身獨特的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中心,在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在土地節約利用上反復推敲,在產城融合上不斷探索;狠抓土地流轉、農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蔬菜、花卉林果、食用菌、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著力發展服務全市的現代高效生態農業。
區領導多次在會議上強調,要圍繞伊洛河生態廊道、李樓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全力打造高檔生態休閑、旅游觀光、健康時尚的農業園區示范點,建好洛陽市的后花園。
園區如何布局?洛龍區委、區政府結合各鄉鎮(辦事處)和村的農業歷史、文化、資源,幾番推敲制訂了明確、科學的農業產業集聚區規劃。洛龍區目前基本形成了蔬菜、花卉、經濟林等板塊分明、地域相連的現代生態高效農業集聚區。
為鼓勵園區做大做強,建設精品工程,洛龍區出臺了《洛龍區扶持重點農業生態園區建設獎勵辦法》《洛龍區2012年花卉苗木林果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12年,洛龍區共投入扶持重點生態農業園區建設資金1079。89萬元。
截至目前,全區通過陽光工程、雨露工程、新型勞動力科技培訓工程,共為園區培訓、輸送勞動力1萬多人。家住李樓鎮的王強,去年通過農業技術培訓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收入也比以往種地高。
洛龍區把“三篇文章一起做”工作納入考評機制,獎優罰劣。年終完不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單位,將被取消評先資格;對項目建設推進不力的,單位領導也將受到嚴肅追究。因此,每個鄉鎮(辦事處)領導的腦子里都繃著這根弦,你追我趕,干勁十足。
近年來,洛龍區已流轉土地6萬多畝,僅2012年就流轉土地1。2萬畝,完成結構調整1。5萬畝;2013年新流轉土地4000畝,完成結構調整5000畝。
產業集聚打造綠色名片
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發展高精尖農業,告別傳統的菜籃子,打造綠色名片,形成品牌效應。洛龍區著力打造李樓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堅持把“三篇文章一起做”和鎮域經濟、特色產業相結合,流轉土地近萬畝,先后建成國豫蝴蝶蘭、蘭卉高效農業園、雙贏高科紅提園等園區。
在李樓萬畝高效現代農業園區的3000畝雙贏高科紅提園內,共種植有50多種名優紅提新品種。園區采用了骨架大棚、日光溫室、避雨栽培、滴灌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可供反季節供應市場的大型冷藏庫。同時,該園區圍繞葡萄這一主題正在建設葡萄酒堡、餐廳、兒童樂園等項目,明年6000平方米的大型葡萄酒堡建成后,游客可在此自采、自釀、儲藏葡萄酒。
園區東南邊的龍愷農業園大棚里,吊起來的一排排西瓜藤上,結著黃燦燦的“小圓燈籠”——“金小玉”。據園區經理介紹,該園區已在洛陽網上掛出了西瓜團購信息,定價低于市場價,有意向的市民可以報名參團。待西瓜成熟后,網上參團的市民可憑票領取新鮮的西瓜。目前,該園區已實現土地流轉1000畝,不僅是洛陽農科院、河南科技大學果樹研究中心、孟津十里香草莓基地、河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還是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園。下一步,龍愷農業園還將繼續流轉土地建設千畝玫瑰園,計劃興建2000平方米的連棟溫室花卉酒店,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等。
國豫農林科技公司有在國內排名第三的高檔花卉園區,面積達1500畝。該企業規劃打造集細胞克隆組培中心、農耕文化園、珍稀植物展覽館、生態休閑度假園于一體的高科技農業園區。目前,8000平方米的細胞組培克隆中心已建成并部分投入使用,每年可克隆組培各類苗木1000萬株以上;大櫻桃、以色列石榴等500畝名優經濟林已種植完畢。下一步該園區還將建設景觀湖休閑廣場。
西南邊的四新高新技術園,以研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等為主,專門從事蔬菜技術科研、種植模式示范、特色蔬菜生產、品牌蔬菜營銷。其北面的城東桃李蔬菜園,占地面積1000畝,是集農業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科普于一體的高效生態有機果蔬觀光園;其東面的鑫通高檔苗木園,種植高檔苗木達2000畝,是市民賞花品果、采摘游樂、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這些特色園區彼此互補,連接成片,沿高速公路兩側形成了9200畝的李樓高效現代農業園區,每年可帶動5600多人就業,租金加薪金,農民人均年收入可達3萬元。一個“生態李樓”“綠色李樓”的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正悄然形成。
生態林業繞城“翠屏”惹人醉
紅花映碧水,綠樹織錦屏。一年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龍門西山生態園涵蓋豐李萬畝核桃基地、龍門西山萬畝生態園,這條長長的綠色絲帶守護著洛龍。
眼下,豐李萬畝核桃基地已經完成核桃種植1。3萬畝,滿山的核桃樹長勢喜人。看著自己親手種植的核桃樹,西鳴鶴村村民林龍軍笑容滿面地說:“目前核桃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經濟附加值高,核桃一旦豐收,投放市場將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豐李萬畝核桃基地大部分采取農業合作社的形式運作,同時引進了華清心島等公司。據華清心島公司經理介紹,核桃基地采取了林間套種的模式,種植了藏紅花、芍藥、三七等名貴中藥材以及花生等經濟作物,形成梯形經濟結構,使土地的經濟效益、農民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在龍門西山萬畝生態園區內,春華秋實農博園的1000畝桃子已經成熟,隨時可迎接游客前來休閑采摘。截至2012年,該園區內的歐洲大粒櫻桃林、草莓大棚等都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接下來,該園區將加快生態餐飲、溫泉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等旅游設施建設,著力建成洛陽市近郊休閑名園,力爭在3年至5年內建成農業休閑觀光5A級旅游景區。
在與春華秋實毗鄰的太陽雨農業生態觀光園的大棚里,各色蔬菜長勢喜人;山溝里,剛種上的果樹,整齊茁壯;生態娛樂區里,將突出古樹名木、民居窯洞的特色;田園度假區,將配套園區水系、景觀建設,建成環境優美的休閑度假場所。
伊洛河岸旁、南部山嶺上,一個個特色農業園區就如散落在洛龍大地上的一顆顆珍珠,逐漸串聯起來,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農業龍頭姹紫嫣紅競芳菲
春華秋實桃花賞,豐李萬畝核桃香,雙贏高科紅提甜,李樓特色蔬菜鮮,神州牡丹特別美,國豫蝴蝶蘭花芬芳……如今,生態、高效、綠色、旅游成了洛龍生態農業產業化的代名詞,生態農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該區依托園區產業優勢,將農產品營銷和觀光采摘結合起來。在不同季節,分別舉辦賞花節、采摘節,吸引廣大市民前來休閑觀光,體驗農耕文化。從而拓寬該區農民增收渠道,拉動園區周邊相關產業增長,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李樓、豐李南山、龍門西山三大萬畝生態農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可就地轉化安置本地勞動力1萬多人。項目建成后,可為全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園區引進了國豫農林科技公司、福達美食用菌生產基地、奧吉特有機農場等一批高科技、工廠化的尖端現代農業項目,為形成綠色農業產業鏈、打造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加油助力。目前,全區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30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
區委書記李鋼錘說,2013年,全區要流轉土地8000畝以上,力爭到2015年實現全區可以流轉的土地全部流轉到位;繼續以南部嶺區、伊洛河生態廊道等區域為重點,促進土地向園區集中,要為建設生態綠色洛龍做好高標準規劃并為此不懈努力,繪好三大萬畝園區的這幅錦繡畫卷。(原標題:洛龍區:科學發展織錦繡 生態洛龍競芳菲)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