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方興未艾的“洛陽牡丹畫現象”

2014/1/13 16:42:15 點擊數: 【字體:


    洛陽牡丹已經成為洛陽市不可或缺的城市象征,洛陽牡丹畫也正在成為洛陽市的又一張文化名片。在第24屆洛陽牡丹花會到來前夕,記者來到了洛陽專業(yè)牡丹畫家、民間牡丹畫家中間,調查廣受歡迎的洛陽牡丹畫的現狀及畫家們的生存狀態(tài)——

 花城牡丹美呼喚點金手

 最初使洛陽牡丹繪畫名聲大噪的,是當年一位來自東北哈爾濱的女大學生——王繡。

 王繡,畢業(yè)于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系,現任洛陽市博物館館長、中國美協(xié)會員、河南省美協(xié)副主席、洛陽市美協(xié)主席。當年她來到洛陽工作時,是這個城市唯一科班出身的女畫家。1969年春天,當她在王城公園第一次見到盛開的牡丹花時,她被驚呆了。此前她曾見過被單上、年畫上各種各樣的牡丹,但她認為那都是夸張而來的,太艷俗!然而,當她親眼目睹了洛陽牡丹后,她決定用畫筆描繪自己眼中所見的“國色天香”的牡丹。于是,她一有空就對著牡丹花速寫,甚至晚上還與伙伴一起“偷”來牡丹繼續(xù)畫。

 牡丹花王,期待著能夠點石成金的丹青高手出現!1983年,洛陽市開始舉辦牡丹花會,“以花為媒,經濟唱戲”。但是當時洛陽牡丹繪畫幾乎是一片空白。1985年,在相關領導的同意下,已經調到洛陽博物館任職的王繡,第一次在館內舉辦了個人畫展,這是新中國畫壇第一次全部以牡丹為創(chuàng)作對象的畫展。就在這次畫展上,王繡開始現場為國際、國內游客作畫。最后,除去歸公的部分外,她個人居然得了3萬多元。洛陽博物館原來是個窮單位,也一下掙了數萬元。當時的“萬元戶”還很稀少,這樣的收入太令人激動了。人們這才發(fā)現,紙上的牡丹要比真實的牡丹經濟價值高得多,藝術也是一大產業(yè)!從此,洛陽的牡丹畫開始走向產業(yè)化。

 參差牡丹畫走進千萬家

 王繡的牡丹繪畫一經風靡,牡丹畫的價格也隨之一路飆升。于是,畫牡丹一時間在洛陽城成為風尚:原來畫山水、畫人物、畫油畫的,都改畫或兼畫牡丹了;準備學畫畫的,一學就是學畫牡丹。

 于是,各種牡丹畫大批問世。但說到質量,自然是參差不齊。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幾個這樣的故事:其一,在某村,男女老少都會畫牡丹。這邊孩子畫花瓣,那邊奶奶畫綠葉;這邊老公畫枝干,那邊老婆題落款。其二,有某人,十分八分鐘便是一幅“寫意”牡丹,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都在那兒等著,“寫”就一幅,便被捧走一幅,某人于是發(fā)了。其三,某人并不會畫畫,但到處收集民間的牡丹畫,用秤稱著買來,然后到北京、上海、西安、廣州等地賣,一張數十元的牡丹畫,倒手一賣,就幾萬、幾十萬元地賺。這些故事虛虛實實,記者無法一一落實。但記者近幾年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時確實發(fā)現,各地的旅游商店和工藝美術商店中,常常能看到牡丹畫。

 一位洛陽的企業(yè)家對記者說,他在深圳相中了10多幅牡丹畫,欣然購回裝裱后送給一些朋友。當他把其中一幅送給一位洛陽的“藝術家”時,那位“藝術家”哈哈大笑,他說那些牡丹畫許多都出自他的手筆,并當場作畫以印證自己的說法。這位企業(yè)家說,這些牡丹畫在深圳標價為8000元,收購商從“藝術家”那里收走時只有1000多元!

 目前,在洛陽市較大的飯店和賓館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以出售牡丹畫為主的工藝品柜臺。自牡丹畫產業(yè)興起后,眾多畫師便相中了這樣一個游客較多、肯出高價的好地方。若是碰上了外賓,或許還能夠做筆好生意。

 然而,如今無論是國內游客還是國外游客,都變得越來越“精明”,往往殺價殺得畫師們心驚膽戰(zhàn)。一位畫師說,有次一德國女游客看中了一幅牡丹畫,還價過程中,她伸出了一個巴掌,畫師以為她想要出50元,還沒來得及搖頭,那女士用生硬的漢語大聲說:“5塊!”畫師說他當時差點沒氣暈過去。

 由于牡丹畫如潮水般涌向市場,又無合適的尺度衡量畫的優(yōu)劣,使得牡丹畫市場非常混亂,良莠不齊。不懂的人,很難分出高下來。目前,一些看似熱鬧,其實藝術價值并不高的牡丹畫充斥市場;而真正藝術價值很高的牡丹畫反而受到冷落。記者在采訪中遇到一位名叫韓丹霞的女畫師,發(fā)現她的牡丹畫很有造詣,一些繪畫大師也對她的牡丹畫評價很高,但由于她只是埋頭畫畫,不知道“打市場”,所以知道她名字的人并不多,她的畫大多被人低價買走后,署上別人的名字,然后高價出售。

 牡丹繪畫村天下傳美名

 采訪牡丹繪畫產業(yè),不能不提到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古老村莊: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平樂村,這里的男女老少幾乎都會畫上幾筆牡丹。平樂鎮(zhèn)公元62年因東漢明帝為迎接西域入貢飛燕銅馬筑“平樂館”而得名,歷史上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狹小的6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高水平的農民書畫。

 記者在平樂村采訪了郭泰森、郭建中、郭西凡、郭肖偉4位農民書畫家。他們都是上世紀90年代后才真正走上牡丹繪畫創(chuàng)作道路的,是洛陽市漢園書畫院的中堅力量。

 郭泰森今年48歲,其作品在民間已經小有名氣,是中國畫花鳥學會會員。他的牡丹畫色彩艷麗,層次分明,很受市場歡迎。郭泰森1992年任村辦帆布廠的車間主任后,“以畫為媒,廣交朋友”,贈送出去180多幅牡丹畫,對廠里的業(yè)務起到了促進作用,許多人慕名到平樂村來做生意。現在,郭泰森的牡丹畫也是“有價”的了,“免費贈送”難得一遇。

 64歲的郭建中展開他的牡丹畫,確實顯現出不凡的功力。他的牡丹畫氣韻生動,令人回味。郭建中說,他畫畫的功底已經有幾十年了,只是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畫商品牡丹。由于有功底,他的牡丹畫一度銷路很好,在寫意牡丹畫剛進入市場時,他的畫也曾供不應求。這幾年,畫牡丹的“比牡丹還多”,他的牡丹畫銷量明顯下降。

 郭西凡今年62歲,曾經是平樂村的黨支部書記。他的書法功底十分了得,但牡丹畫少有工筆或小寫意,而大寫意的牡丹畫在目前的市場上不吃香。郭西凡說,家里人都說他笨,村里那么多畫牡丹的,都多多少少掙了錢,唯有他,至今也沒見到掙幾個錢。但郭西凡并不介意,他不滿意的書畫寧可撕掉,也不輕易示人。記者堅持要郭西凡展示他的牡丹畫,看了他的“大寫意”牡丹畫后,感覺確實有點讓外行人看不懂。

 郭肖偉的商業(yè)意識也許在這幾位農民書畫家中是最強的。他介紹說,他早年就將大量的牡丹畫“販運”到北京、上海、西安、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也去過新疆、甘肅等地,當時價錢不錯,賺了一些錢,但并沒有像傳說的那樣,收集大量的畫,用秤稱了去賣。現在,郭肖偉在洛陽市老城區(qū)開有店鋪,集創(chuàng)作、賣畫、教學于一體,生意還不錯。

 據這些農民書畫家說,牡丹畫分藝術畫和商品畫,現在市場流行的是商品畫,而藝術畫只有“懂得的人”才喜歡。他們現在也收了不少“徒弟”,來自黑龍江、陜西、山西、湖北等地的大學生、下崗職工等都有。農民的牡丹畫現在依然在基礎市場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國各地遍布著來自平樂的牡丹畫。

 記者在平樂村采訪時,還親眼驗證了這里的男女老少都會畫牡丹的本領。在平樂村小學,幾名正在練習畫牡丹的孩子為記者表演了畫技,確實有模有樣。

 平樂,其實是又一個“楊柳青”,只是創(chuàng)作的重點為牡丹畫。2002年,平樂鎮(zhèn)被國家文化部、民政部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xiāng)”。

 記者手記

 對“洛陽牡丹畫現象”的思考

 對來自洛陽專業(yè)畫家、民間畫家的牡丹作品,目前中國書畫界有較高的評價,并有人稱之為“洛陽牡丹畫現象”,這種現象,無疑有助于提升河南和洛陽的文化品位,如果加以引導和宣傳,洛陽牡丹畫或許可以成為河南一個新的“拳頭文化產品”。

 洛陽專業(yè)畫家筆下的牡丹畫,多為牡丹畫中的“上品”,在國內高檔拍賣行中經常會拍出高價。洛陽民間的牡丹畫作品,也以其價格適中的優(yōu)勢成為普通消費者青睞的藝術作品。在第24屆洛陽牡丹花會到來前夕,記者在洛陽市各大賓館看到,各種牡丹畫爭奇斗妍。據一位畫師講,去年牡丹花會期間,他賣出了162幅牡丹畫,凈賺5萬元左右;其個人最高紀錄是1996年花會期間,他賣出過400多幅牡丹畫,掙了數十萬元。在洛陽的各個旅游景點,牡丹畫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地攤上也堆著厚厚的牡丹畫。王城公園內的一個攤點老板說,現在牡丹畫在數量上已經沒有問題,問題在于價格偏低。據說,有過一張牡丹畫只賣10元的。

 綜上所述,現在的“洛陽牡丹畫”已經到了“泛濫”的程度,但數量的大幅增長與質量的提高并沒有形成正比。當然,像王繡這樣的名家牡丹畫,至今依然一畫難求,而這些名家始終不肯因市場緊俏而降低其藝術要求,因此這類高檔牡丹畫的緊俏狀況將繼續(xù)存在;而民間的一些牡丹畫高手,則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郭肖偉就對記者說,現在民間牡丹畫的創(chuàng)作水平比前10年提高了不少,但價格卻一路走低,原因就是現在的牡丹畫太多了,人們分不出什么是精品,什么是劣品;什么是真品,什么是贗品。

 其實,“洛陽牡丹畫現象”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要么經過科學的整合,最終崛起;要么泛濫成災,走向消亡!  (原標題:方興未艾的“洛陽牡丹畫現象”)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6年04月08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孟津縣平樂村“牡丹”別樣紅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