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迎新春,紅紅火火唱大戲。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熱土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得益于文化發展的繁榮氣象和經濟騰飛的有力支持,信陽市固始縣皮影戲團緊鑼密鼓,在十幾平方的演出舞臺上講訴著中原文化的繁榮和巨變。
從2月10日大年正月初一,固始縣皮影戲團團長孟廣新就在精心安排正月里的外出演出任務,不論是街坊近鄰預約演出,還是百里縣市區邀請,孟廣新和他的團隊都忙的是不亦樂乎。每日清晨6點集合,騎著摩托車趕赴老東家,一天要演3大場戲,晚上9點,唱完夜戲才算散場。初步計算,一個正月里這樣的演出會有六十余場,戲團收入也會有所增加,作為藝人,更讓孟廣新和他的團隊欣喜的是能有更多的群眾了解皮影走進皮影,皮影戲劇也有了更大的舞臺。
一場《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就已經連著演出20余場,大大小小的動態影人,在藝人們手里撥動一番,變成了活靈活現的打斗場景,敲、鼓、岔等樂器的簡單組合符合著大別山唱腔的余音回轉,每每讓群眾深陷劇情之中,別有一番各自的回味。不論是看戲中的熱鬧還是聽戲中的享受,透過孩童們新奇的面孔和大人們樂哉悠哉的表情,演員們也唱得“過癮”。
雖然,皮影文化幾經起落,面臨難以傳承下去的窘境,更是受到現代文化多元化的沖擊,但是在孟廣新的眼里,隨著近年來國家文化政策的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就是希望,他堅信,失去的舞臺可以找回來,只要不放棄。
孟廣新從事皮影表演已有30余年,奔走于大別山區,足跡遍及鄂豫皖三省,深的民間百姓的好評。由于勤學苦練學得師傅真傳,生、旦、凈、末、丑角色都能拿捏得當,使得固始皮影唱出了大別山音,邁出了中原沃土,影響和感染著更多的文藝屆。他所帶皮影戲劇團于2007年被固始縣文化局注冊為固始縣胡族鋪鎮皮影戲劇團,前后受邀參加信陽茶葉節、根親文化節、黃山皮影文化交流、新鄉公益出演等,不論是匯報演出,還是文化交流和媒體邀請,固始皮影始終閃耀出一種文化遺產的魅力,折服一場場觀眾,活躍中原文化,加強民間文藝交流,深得百姓喜愛。由于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和保護以及各級領導對文化宣傳工作的重視,央視、衛視和縣電視臺多次給予傳播報道,同時,人民網、河南電臺衛星頻道、信陽人民政府網等網絡媒體都對固始皮影藝術及皮影春秋孟廣新事跡給予很大程度的宣傳和報道。
一個舞臺,是一生的夢,一個夢演出一生的舞臺,在皮影戲這個古老文化傳播和演繹之路上,固始皮影唱出了一代人對文化藝術的不懈追求。(原標題:固始縣皮影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