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搞點兒形式也很必要

2014/5/29 9:18:02 點擊數: 【字體:

  搞點兒形式也很必要

    昨天,我跟河南中醫學院的洛陽籍學生程麗穎網聊,問她端午回不回家。她說她對端午節文化沒有認識,此節對她而言就是吃粽子——她不喜歡吃粽子,也就沒打算回家。

    我仍不死心,攛掇她打探其他同學的想法。她去問了一個“思想深刻的學長”,學長說,端午節就是送禮的節日……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滿心期待天之驕子們能講出一些體面而深刻的話,弘揚傳統文化,可惜現實很不給力。

    也許是為了安慰我,程麗穎又說,她其實很愿意過這個節,苦于不知該做些什么,連搞形式主義都不會。

    感謝她說了真話,真實總勝過粉飾完美的謊言。

    前一陣子,我路過老城區柳林街,年逾古稀的王靈芝正在家門口擺攤兒,賣她親手縫制的香囊。(左圖)香囊掛在架子上,花紅柳綠,煞是好看。不時有人駐足,挑挑揀揀,三五元買一個,笑嘻嘻離去。

    程麗穎要是有王靈芝這樣一位奶奶,估計就不愁端午節怎么過了。王奶奶能講出許多過節的習俗——

    端午前后正是麥收時節,老洛陽人不但吃粽子,還吃油餃子(又稱油角子)。

    五月初五,出嫁的閨女要帶著粽子、油餃子、糖糕、油條等回娘家,這叫“麥子到場,閨女瞧娘”。娘家也會給婆家回禮,俗稱“送端午”。

    相傳,從前有一戶河洛人家,小姑子總欺負嫂嫂。嫂嫂的爹娘心疼閨女,就炸了油餃子,趁著端午節送給親家嘗鮮:“送上油餃子,當與小姑食。今日雖為女,明日也為媳。韭菜雖弱小,年年成新綠。長短可包涵,家興憑和氣。”綿里藏針,提醒小姑子善待嫂子。

    這個傳說的核心是家和萬事興。河洛人過節基本上圍繞著家庭進行。

    老洛陽人過端午也去戶外——帶著自家兒女,黎明前出動,到山野里采集新鮮艾草,回家扎成一束懸在門上,或是和雜糧一起裝進香囊避邪,或是燃了驅蚊避瘟。

    喝雄黃酒也可避邪。小孩子則手腳系上五色絲線搓成的“花花繩”,戴上繡著蛤蟆、蜈蚣等“五毒”圖案的兜肚。

    在門上貼鐘馗像,去關帝廟燒香,是善男信女過端午的做法。

    現今的大學生崇尚科學,吃粽子、戴香囊還可以,若讓他們喝雄黃、拜鐘馗,即便做了,恐怕也覺得滑稽。

    民俗文化學者陳連山認為,民俗文化的傳承,須仰仗對傳統文化內涵的了解。然而,意識形態的改變是個漸進的過程,急不得。

    有聊勝于無,搞搞形式也是好的。形式搞得到位,或可由表及里地培養習慣,到時候你不讓人搞形式,他反而覺得缺點兒啥呢。

(原標題:搞點兒形式也很必要)作者:張麗娜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5-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