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空氣中彌漫著熟悉的粽香時,說明端午佳節愈來愈近。記憶中熟悉而溫馨的親情再度觸動我心中最難舍的牽掛。如今,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節日的氣氛不像從前那樣濃郁,但對于端午節的記憶和母愛帶來的端午情懷和感動,卻時時存于我心底。
在我的記憶中,每次過端午節,母親都會從山上采摘回來一大捆粽葉,放在水桶里泡著。一片片翠綠的竹葉,在清水中釋放著自己的美麗。幾天后,母親拿來剪刀,叫上我和弟弟坐在大木盆邊,教我們如何將粽葉根部的頭和葉尖的破損部分剪掉,然后再兩片或三片拼在一起,放在盆中。母親在一旁忙著將糯米洗凈、浸透,粒粒如珍。母親把裝米的面盆和整理好的粽葉放在自己的面前,左手拿起粽葉,先折成一個類似三角形的漏斗,右手將糯米放在其中,再用手反復按壓,直到里面很結實時才用椅背上的線繩將粽子捆起來。她包粽子的動作是那樣麻利而又灑脫,一個個棱角分明的粽子一會兒就包好了。粽子又緊又挺括,看著就讓我們垂涎欲滴。隨后,母親將一個個粽子整理得漂漂亮亮放入鐵鍋內,點燃爐火蒸煮。不一會兒,一縷縷的清香便從鍋蓋下竄出來。等到粽子的香味溢滿整個廚房時,我們就會無比開心。
小時候,看著母親包粽子的動作,我嚷著也要試一下,母親笑著讓我試著做。看著母親包的千篇一律的三角粽,我突發奇想,何不來個特別的呢?我問母親:“媽媽,你包的粽子為什么要有角呢?不能包個圓的嗎?”母親一聽笑笑說:“粽子一般都是三角的,沒聽說過圓的,不過你可以做一個試試。”我高興地取過粽葉,發揮想象,終于包了一個圓形的粽子,雖不是正圓,但總算沒了菱角。
待粽子煮熟,滿屋溢香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母親示意我嘗嘗。我伸手拿起圓粽子,鮮嫩嫩的粽肉招人喜愛,醉人的香味撲鼻而至。然而,我卻不知道如何下口。圓粽就是圓粽,每咬一口定會粘臉。三角粽可先吃一個角,再吃另一個角,盡可從容享受。
此時,在一旁的父親看著我笑。后來我才明白,其實我們做人何嘗不像這粽子呢?有人圓滑如魚,一觸就走,自身雖無害,但與人無益;有人有角有棱,常常碰觸別人,但卻也能與人方便。
端午節對我來講,吃粽子不重要,心底里的記憶才是最重要的。粽子的醇香與質樸在品味中得到釋然,正像解讀母親對我一生的厚愛。
(原標題:端午的味道)作者:劉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