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風情 >> 瀏覽相關信息

艾葉是端午辟邪的物品

2015/12/10 14:50:25 點擊數: 【字體:


    孟子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艾葉對于除病是有非常好的作用,但同時,艾葉也是可以辟邪的物品哦!那么艾葉辟邪的傳說是怎么來的呢,下面一來看看吧!
 
    艾葉又名艾蒿、灸草、蘄艾、香艾。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艾為藥用,由來已久。《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此后便相沿成俗。端陽節,以艾插門,飲雄黃酒,皆去疫毒。古人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即是“艾灸百病”之最好說明。通過艾灸,可使溫熱之氣內注筋骨,溫煦氣血,透達經絡,逐寒外出。
 
    現代研究證明,艾葉含揮發油,有調節機體免疫,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強心、鎮靜、解熱、利膽、興奮子宮作用;對多種致病性細菌(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和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艾葉煙薰對細菌和真菌有抗菌作用。
 
    艾葉最早載于《本草經集注》,歷代本草多有論述。《本草圖經》云:“此種灸百病尤勝。初春布地生苗,莖類蒿,葉背白,以苗短者為良。三月二日,五月五日,采葉暴干。陳久者方可用。”《名醫別錄》云:“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本草再新》云:“調經開郁,理氣行血。治產后驚風,小兒臍瘡。”其性味辛、苦、溫,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主治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用于寒性出血癥。凡陰虛血熱者慎服。現介紹幾則艾葉治病驗方:
 
    治月經過多:艾葉炭10克,陳棕炭10克,阿膠10克,當歸10克,水煎服。亦用于崩漏。
 
    治赤白帶下:艾葉20克,當歸20克,香附20克,赤石脂20克,椿根皮20克,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次6克,口服3次。
 
    治胃寒疼痛:艾葉10克,良姜10克,烏藥10克,砂仁10克,元胡10克,水煎服。
 
    治赤白痢疾:炒艾葉60克,炮姜15克,研為細末,醋糊為丸,每次6克,日服2~3次。
 
    治皮膚瘙癢:艾葉10克,地膚子10克,白鮮皮10克,蒼術10克,水煎熏洗。
 
    治濕疹、癬病:艾葉60克,雄黃2克,硫黃2克,后者研為細末,加入艾絨中,制成艾卷,熏灸患處。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2014-01-2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清明節祭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