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長垣”,集長垣美味
“成師傅大長垣美食”,由長垣的烹飪大師成國富創辦,是來自廚師之鄉眾多品牌中的佼佼者。店中集中了長垣的各色美味,無論涼菜、熱菜,還是面點小吃,都將長垣美味的氣息濃縮得淋漓盡致!
近日,“成師傅大長垣美食”舉辦的首屆創新豫菜大賽和服務大賽,又為口味刁蠻的你搜羅到了更多的美味。“燒汁小蘇茄”,色澤金黃,外焦里嫩,茄條酥鮮,汁味香濃;手撕雞腿菇,香味濃厚、口感勁道,在夏季享受這道美味更是別有風味;還有翡翠珍菌牛爽肉、檳榔涼瓜牛柳、一品鳳卷、五柳泡菜也是此次大賽中遴選出的美味,很是鮮美!
長垣,千年美食之鄉
長垣,位于河南的東北部,人口約80萬,是遠近聞名的“烹飪之鄉”、“廚師之鄉”。在廚鄉的酒樓、飯莊各家均有“看家菜”,地方小吃也品種繁多,且極富有特色,這個0.1501平方公里的縣城,卻大有將960萬平方公里的美味濃縮其中的意味。在外從事專業廚師的長垣人有3萬多,遍及我國各個地區和世界的許多地方。他們將長垣美食遍播各地,也把各地精湛的技藝帶回了長垣,融眾家之所長,集豫菜之精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垣美味。
長垣烹飪,始于唐代,成于北宋,盛譽明清。
長垣的烹飪史可追塑至商代,當時的廚祖伊尹就生活在長垣一帶,他精明過人,廚藝高超,經常向周邊居民傳授烹飪技藝。他“擅割烹,善均至味”,被后人推崇為烹飪始祖。長垣居民受到伊尹的影響,烹飪水平初見端倪!
唐朝時,岑參曾賦詩一首:“婦姑城西風雨秋,婦姑城中人獨愁。愁云遮卻望鄉處,數日不上西南樓。”詩中的“西南樓”即是唐代時長垣有名的酒樓名稱。
北宋以后,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第一次南遷,長垣的廚師也隨之大規模轉移,以最強烈的方式影響了江南,“南料北烹”之說,便由此而來。
清末民初,袁世凱一時稱雄,他不僅雇用長垣籍廚師作為專廚,還聘用長垣廚師開辦了“大梁春飯莊”,經營正宗豫菜,天天座無虛席,生意非常紅火。一時間,許多官宦名流紛紛以聘用長垣籍廚師為榮,以品嘗豫菜為雅。這時長垣廚師對各地烹飪技藝的提高以及飲食業的發展幫助最大,影響也最為強烈!
真可謂“走遍中國,吃盡長垣”。(原標題中國美味看長垣)
來源: 大河網-河南商報 200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