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文化產業網總監趙倖女士與農民畫家親切交談

專家團成員參觀農民畫家現場作畫

農民畫家作畫現場
河南文化產業網訊:1月14日,河南省王公莊文化產業特色服務園區發展規劃討論會在民權縣召開,我省著名文化旅游規劃專家、省發改委領導、商丘市主管領導及民權縣各局委領導參加此次討論會。會議圍繞王公莊今后的產業發展、資源整合、項目提升、基礎建設、品牌打造、創意提升、體制創新、投融資平臺的建設等若干主題展開熱烈探討,與會人員以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路以及翔實的數據廣征博引,各抒己見,從創新、創意、發展、整合等各個角度對王公莊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作出了深度剖析和新穎的發展理念。
參加王公莊文化產業特色服務園區發展規劃討論會的專家有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河南省旅游局特聘專家單遠慕、河南省發改委產業政策處副處長翟書斌、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 三、河南省文化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思樺、河南省中原文化產業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建偉、河南文化產業網總監趙 倖、民權縣政府主要領導及各局委領導等相關人員,雙方共聚民權縣委二樓會議室,商討中國畫虎第一村創意產業的發展之路。討論會期間,專家團成員深入王公莊走村串戶調研走訪,與農民畫家們交流訪談,針對畫虎村的產業發展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民權縣地處黃河故道,交通便利。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及310國道橫貫全境。四周與菏澤、商丘、開封、周口等城市毗鄰,區域優勢明顯。全縣總面積 1222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總人口85萬。資源豐富,物產豐饒,是河南省糧食大縣之一,素有"泡桐之鄉"和"葡萄王國"的美譽。是全國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示范區,全國油料百強縣,全國生態農業建設示范區,全國油料百強縣,全國優質棉、優質蘋果、優質梨生產基地,全國綠色肉羊生產基地,河南省良種河蟹養殖基地。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民權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哲大師莊子、南朝文學家江淹、北宋兄弟雙狀元宋祁、宋庠等彪炳史冊、流芳千古;境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有莊子故里、莊周陵園、千年古剎白云寺和葵丘會盟臺遺志等,和風光旖旎的秋水湖、龍澤湖、申甘林帶等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吸引了國內外友人來此觀光考察,蘊藏著極大的旅游開發潛力。
享有"中國畫虎第一村"美譽的王公莊畫虎村隸屬于民權縣北關鎮。全村1300多人中從事繪畫產業的就達700余人,上至60多歲的老人,下到6-7歲的孩童都能掂筆作畫。夫妻作畫、父子作畫、姐妹作畫,比比結是,全村繪畫以工筆虎為主,品種繁多,小到三尺"虎首",大到丈二"五福圖",甚至近百米的"百虎圖"長卷,兼顧山水花鳥。該村的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引起當地黨政領導的關注,也引起上級高端領導的極大關懷。2006年11月份,省委書記徐光春,2007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宣傳部長劉云山,11月9日中央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布赫等到該村視察后,對該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贊揚和評價。2008年5月,"民權虎"繪畫作品在中國軍事博物館進行了展示,中央軍委及總部20多名將軍參觀展出,轟動了軍界。現如今"民權虎"享譽海內外,已成為一個響當當的品牌。
一個地處偏僻的豫東小村,在短短兩年時間何以發展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何以引起中央和省市領導的如此高度關注,何以發展的如此迅速與強大?虎村的發展走過了不平凡而坎坷的歷程。
政府科學運作,把握好介入的領域和扶持的尺度,通過制定政策,加強引導和服務,恰似春雨催生了小村繪畫之花的茁壯成長。王公莊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豫東平原上的一個小村莊。王公莊農民畫老虎,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是由王培雙、王建民、肖彥卿、王培震幾個人發起的。王公莊的"土畫家"專門畫老虎之說跟豫東一帶的民俗風情有關:民權地處黃河流域腹地,這里的老百姓大都把兇猛霸氣且凸顯陽剛之氣的獸中之王老虎當作鎮宅驅邪的靈物,給小孩縫制"虎頭靴"、"虎頭帽"、"虎頭枕"以示護佑,一些有文化意識的農民大多在家中掛上一幅"上山虎"、"下山虎"、"五福圖"(五虎圖)等。
當時,這些土畫家在作畫環境十分簡陋的情況下,竟然也神奇地"生產"出一包包臨摹的畫作,可由于技法不成熟,作者形不成群體,畫作形不成規模,市場對"民權虎"的認知度低。他們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一邊在作畫中提高技藝,一邊以師帶徒壯大繪畫隊伍,一邊帶著"民權虎"闖市場。經過多年的摸索和艱苦的闖蕩,"民權虎"的市場越來越大,成為一個獨特的繪畫群體,形成了三大特色。一是創作品種特:王公莊村的畫家畫的多是動物,都是工筆畫法,以畫虎為主,兼顧山水花鳥,小到三尺"虎首",大到丈二"五福圖",甚至百米長卷"百虎、百雞、百美、百僧、百童"等百字系列圖;最后又創作完成了400米長卷的 2008只老虎《瑞虎圖》。二是模式主體特。較早從事繪畫的村民王培雙、肖彥卿、王建民、王培振4人,其主要技法以自學取法,臨摹陳之佛、劉奎齡、馮大中等名家的畫作,在創作中其作品大多體現客戶的意愿和要求,其畫技畫風是集各種風格為一身的鄉土氣息濃郁、素雅清雋的"民權虎",彰顯出獨特的韻味。如今他們畫虎技藝精湛,風格成熟,被尊為"四大虎王"。在他們周圍還活躍著"四小虎王"和被稱為"小虎隊"的一批青少年畫虎群體。在他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全村 1300多人,其中有500多人從事繪畫,父子繪畫、夫妻繪畫、兄弟繪畫等形式各異。三是創作現象特。
這里既是村莊又是畫院,他們既是農民又是畫家,他們一邊拿鋤桿,一邊拿筆桿,多么有趣的繪畫現象。形成了一個以王公莊為中心,輻射到全鎮周邊的任莊、李館、相府營等村 1500多人從事繪畫產業的繪畫產業群,并帶動周邊河南、山東兩省,民權、蘭考、曹縣等三縣數千名農民創作或銷售農民畫。如同鑲嵌在中原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散發著奇異的光芒,璀璨奪目,繽紛多彩。一只只雄壯威猛的"民權虎"從這里奔跑而出,一幅幅世之罕見、美妙絕倫的畫作在這里應運而生,這就是號稱" 中國畫虎第一村"的民權縣王公莊村。她那迷人的魅力吸引了新華社、人民日報、河南日報、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等全國各大權威新聞媒體前來采訪,競相報道;全國知名畫家、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云集于此采風參觀;全國成千上萬的書畫愛好者來這里拜師求教。王公莊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綠色小康村"、"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河南省特色文化(繪畫)村"、"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市、縣、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適時介入,加強扶持和引導,通過制定政策,提供服務等,有效膨脹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是領導重視,精心培育。中央、省、市、縣等各級領導多次到王公莊調研,主持召開協調會議,并制定了該村綜合發展方案。二是形成合力,傾力扶持。各級各單位發揮自身工作優勢,積極組織協調,促使方方面面、形成合力,投資70多萬元,為該村鋪修了長1500多米的村內三橫兩縱的水泥路;市公路局總投資280萬元鋪修了S211省道一一王公莊2.2公里平原二級公路,村內安裝了路燈,設置公益廣告牌 180多塊;縣、鎮政府積極籌措資金160萬元建設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王公莊文化廣場,配套建設了健身器材,并對文化廣場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極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同時還制作了40余幅宣傳版面和萬余份精美宣傳畫冊;進一步修訂完善了該村新農村建設規劃,積極申報"王公莊精品旅游線路" 項目。
目前,總投資800萬元的民權縣農民繪畫藝術中心一期工程已經竣工,二期工程正在籌建;投資300多萬元,統一標準、統一樣式的50座農民特色畫院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資40萬元的"虎之魂"藝術石雕村門已竣工。目前,在文化廣場西側又規劃好了20座農民畫院,正在建設中。在豫東書畫院東側由該院院長任偉開發的虎嘯山莊度假村正在開工建設建設,該項目總投資3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有游泳池、垂釣池、生態園林、良種繁育示范基地、特種養殖等,這些項目的建成,不僅能夠極大地推動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而且讓外地畫家畫商入住,為畫虎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加強培訓,提高畫技。為使農民畫家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高水平,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幫助下,王公莊農民畫家進行了多種方式的繪畫技術交流。一是加強內部交流。組織王公莊村農民畫家成立了"民權縣農民畫家協會",發展會員近600人,協會定期組織會員研討作品、觀摩繪畫、交流心得,取得了同提高、共進步的效果。二是加強與名家交流。繪畫名家和美術專業教授在繪畫方面有深入的研究,通過他們言傳身教可有效提高繪畫技術水平。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該村先后聘請40多為藝術名家到畫虎村現場指導,與農民畫家面對面進行交流。并通過有關部門牽頭,與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商丘師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達成了進村授課、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等意向。三是加強對外交流。與外界交流是轉變王公莊農民畫家思想觀念,提升繪畫技能水平的重要渠道。2007年8月20日,選送了"四小虎王"之一的王春麗去日本學習了為期20天的"一村一品"管理經驗,使她進一步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2008年7月份,邀請了中國書畫院黨組副書記劉大為、號稱"中國畫虎第一人"的馮大中、杜軍等9位全國權威書畫家來該村指導培訓,使全村畫家畫技不斷提高。今年四月份王公莊"四大、小虎王"及小虎隊等畫家40多人去北京參加具有"畫虎第一人之稱"的著名畫家馮大中個人畫展,并同當地的畫家進行交流,不僅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提高了技藝,也加強了與外地畫家的聯系,拓寬了市場。通過多種方式的交流,該村的農民畫家在創作水平、文化修養等方面得到了不斷提升;四是做強了文化產業。成立了王公莊農民書畫院、繪畫生產協會和王公莊畫虎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注冊了"王公莊"、"民權虎"、"王公莊畫虎村"三個商標;同時,引導農民宜畫則畫,宜商則商,不斷壯大和發展繪畫人員和經紀人隊伍。目前該村有國家美術家協會會員2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6人,市、縣書畫家協會會員200多人,繪畫經紀人26人。在王公莊村的帶動下,民權及山東、安徽部分縣數千名農民從事繪畫產業。2008年,該村創作繪畫作品6萬余幅、創產值2500余萬元。
遵循市場規律,調優"民權虎"作品結構,實現了由低級到高級,由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的跨越式發展。
昔日的王公莊繪畫作品銷售的多是不經任何裝飾的所謂"毛坯畫",檔次低,名氣小,市場少,價格低,效益差,一度使農民畫家陷入困境。縣、鎮兩級政府積極引導,提高農民畫家的品牌意識、品位意識、市場意識、效益意識,著力打響"王公莊"、"民權虎"、"王公莊畫虎村"三個品牌,實施了品牌化戰略。按照市場運作規律及客戶不同層次的需求和欣賞價值取向,繪畫作品設計了三種檔次,一是原汁原味的所謂"毛坯畫",二是把成品畫裝入設計好的并注冊有商標的豪華精裝禮品式盒內,三是對成品畫進行裝裱裝潢,加工升值。三種檔次畫作的合理設計,有效迎合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激活了國內外書畫市場,作品價格由過去的每幅幾百元上升到現在的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幾十萬元的都有。同時積極拓寬國內外書畫市場,加強繪畫銷售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中介人的作用,王公莊村26名畫商,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書畫市場。
現在,村里的畫作30%左右是通過網絡銷售出去的。在這里通過藝術與產業聯姻,繪畫與市場接軌,90%以上的農民畫家以銷定產,在北京、廣州、西安、鄭州、汕頭、大連、哈爾濱等大中城市的繪畫市場上,都有專門出售"民權虎"的攤位。有的作品還出口到日本、孟加拉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民權虎"作品在孟加拉國展出后,受到了熱烈歡迎,得到了較高評價,其中有12幅作品被收藏,"民權虎"在孟加拉國造成了隆重影響。
昔日一個風沙鹽堿肆虐的窮鄉僻壤,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春風,吹開了該村小康幸福之花,成為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王公莊在較短的時間內,獨辟蹊徑,創新創業,走出了一條以繪畫產業帶動新農村建設的路子。僅繪畫一項使全村群眾人均增收8000余元。如今,該村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轉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內道路得到了硬化,街道、廣場得到了亮化,庭院得到了美化。全村購買小轎車26輛,綠化面積1萬余平方米,通上了自來水,固定電話安裝率100%,移動電話的配備率80%以上,有線電視安裝率100%,涉農生產生活用電全部解決,醫保參保率99%,寬帶上網率60%以上。繪畫產業的蓬勃發展,讓王公莊村成為社會主義新社會主義建設的示范村。(原標題:中國畫虎第一村:中原文化產業的明珠)
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