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洞房 中國的傳統婚俗
2013/6/20 18:25:5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導讀]:古人云:人生兩大喜事莫過于“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時候人們結婚,會有鬧洞房一習俗。每當鬧洞房的時候,可是整晚婚禮的高潮,大家都熱鬧非凡。
古人云:人生兩大喜事莫過于“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時候人們結婚,會有鬧洞房一習俗。每當鬧洞房的時候,可是整晚婚禮的高潮,大家都熱鬧非凡。
洞房的稱謂十分古老,據說源于原始社會的洞穴時代。后又叫帳房,現多稱新房,但黃龍城鄉人民仍沿襲洞房之說。
鬧洞房全過程包括“鬧房”、“熏房”、“聽房”三部曲。鬧房當然是重頭戲。
陜北有個古老的土俗,即新婚人洞房后才算正式夫妻。既成夫妻,合當慶賀、戲逗一番。新婚當天晚上,掌燈時分,新娘坐帳,新郎備茶、酒、煙、糖、瓜子少許,邀請姐夫輩、姐嫂輩、表弟妹輩、戶族中能誑能要的爺爺、奶奶輩以及同事、同學、朋友、戰友等人帳坐席,新郎舉行簡單的敬酒、敬煙禮儀后,鬧房正式開始。鬧房又叫耍房,其形式多樣,說、唱、做、學,不拘一格;內容豐富多彩,文、武、酸、辣,包羅萬象。眾多鬧房者一般有一人主持,他人附和,新郎新娘任從安排指揮,一一應付,不得拒絕,更不能發脾氣、冷場。傳統的鬧房節目大都很文明、高雅,諸如新人握握手、唱支歌、喝交杯酒、說說對口詞、點燃過橋煙、空中吃蘋果等。這些說起簡單,可做起來不容易,總要花很大力氣,勞不少口舌,方能完成一個節目。原因是過去結婚年齡小,羞羞答答,加之結婚前雙方大多未曾見面,更沒說過話,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為。因而,即使十分平常的幾句話,新媳婦卻難以啟齒;即使很普通的一個動作,新郎也沒有勇氣在廣眾面前準確地完成。隨著時代進步,結婚青年已十分成熟老練,又加之自由戀愛,感情交流十分深入,因而,現代鬧洞房比過去要激烈,節目內容復雜,完成難度大。
鬧洞房突出一個“鬧”字,不但要鬧,而且要鬧好。原因有三:其一,不鬧不安寧。俗傳鬼中好色者乘隙入帳作祟,大鬧則嚇跑。其二,不鬧不親愛。小兩口不言不語,拘拘束束,難以打破僵局。其三,不鬧不熱鬧。日里炮樂齊鳴,晚間卻冷冷清清,氣氛不和諧。鬧房多在夜里十二點以后結束。
個別調皮后生將事先備好的辣椒、花椒、煙葉等嗆味十足的東西點燃從煙囪投下,蓋住洞口;或從炕洞塞進,使洞房中充滿嗆味,人們把這種惡作劇稱之為“熏房”。
折騰半宿,新人在房中門外,各處觀察一番,確信無疑之后,放心入睡。其實角落隱蔽的、翻墻越人的,早巳潛伏門外聽房內動靜。此乃“聽房”。
隨著時代的發展,鬧洞房的習俗將日趨文明。(原標題:鬧洞房 中國的傳統婚俗)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 201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