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位于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始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辦創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和"祖庭",是中國伽藍之首。1961年,白馬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白馬寺經過治理,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2001年1月,白馬寺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第一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點)。2004年7月5日,江澤民同志視察白馬寺,并題詞"中國第一古剎",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白馬寺的地位。
據記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漢明帝就派大臣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途中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誠懇邀請二位高僧赴中國弘法,并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洛陽。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取名"白馬寺"。
白馬寺在佛教歷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說:中國第一座古剎--白馬寺、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云塔、第一次去"西天取經"的朱士行始于白馬寺、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臺、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并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第一場佛道之爭發生于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
現存白馬寺總面積約200余畝。寺內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東西兩側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藏經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整。泰式佛殿以及在建的印度風格佛殿分布在寺院西側。
齊云塔院位于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齊云塔初建于公元69年,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座舍利塔。1990年齊云塔院被辟為河南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場。
白馬寺典藏文物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供奉在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以及供奉在天王殿的彌勒佛,共計二十四尊,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是元代"夾干漆"造像,為傳世極稀的文物瑰寶,國內已非常罕見。其中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套,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近幾年,隨著洛陽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洛陽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旅游城市,到白馬寺旅游和參訪的游客香客與日俱增,寺院收入不斷增加。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寺院先后向東、西、北進行了擴建,寺院總面積達740余畝。同時寺院委托相關規劃設計部門對其進行了設計和規劃,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當中。
佛教雖起源于印度,而發展興盛于中國,由于對教義和戒律的不同認識,逐漸形成了宗派。佛教八大宗形成于中國的盛唐時期,亦皆源于白馬寺,故白馬寺也可稱為中國八大宗的祖庭。
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概況
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位于洛陽市白馬寺院西側,坐西朝東,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50平方米,佛殿總高21米,框架二層結構。2006年4月26日佛殿奠基,自2006年6月中旬開始施工,至2008年11月底對中外游客試開放,建設歷時兩年半。佛殿總投資約5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印度政府投資約1500萬元。印度投資主要用于佛殿的主體建筑和院內的綠化、亮化工程,中方投資主要用于佛殿建設用地、外部環境整治、進口物資相關費用和彌補印度政府投資不足部分。
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由印度AKSHAYA JAIN & RAKA CHAKRAVARTY設計,其主要參考了位于印度國內中央邦桑吉佛教遺址內的桑吉大塔,桑吉佛教遺址是印度的世界文化遺產。佛殿主體建筑圖紙由機械工業第四設計院轉換,裝修需用的石材由印度MANGLA EXPORTS INC.提供,大佛殿內主佛像由MEGHNA ICONS INDIA提供;河南六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佛殿主體建筑和石材切割及粘貼的施工,凱瑞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大佛殿內部吸音工程施工,至恒工程建設監理中心負責主體工程監理。
印度風格佛殿包含大佛殿、研修室、展覽室、講經堂以及佛腳印雕刻、牌樓、水系等配套設施。大佛殿下部為圓柱、上部為穹頂,直徑24米,外部全部用印度黃砂巖石材粘貼,上下兩層均有佛教故事雕刻;大佛殿內供奉的主佛像為釋迦摩尼坐像,佛像總高5.3米,用印度黃砂巖雕刻而成。佛殿其它設施也均用印度石材裝飾,佛殿外圍由國內石材粘貼。
佛殿的由來得益于中印兩國的友好交往。2003年6月,印度駐華大使來洛陽安排印度總理訪問時,受到白馬寺泰式佛殿的啟迪,產生了在白馬寺建造具有印度建筑風格佛殿的想法。爾后洛陽市有關部門與印度駐華使館多次接觸,形成初步建設意見。2003年6月25日,印度前總理瓦杰帕伊參觀白馬寺,為印度政府在白馬寺建設佛殿打下了基礎。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同印度前總理辛格簽訂《印度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聯合聲明》,根據《聯合聲明》,兩國政府簽訂了《印度在中國洛陽白馬寺院西側建造印度風格佛殿的備忘錄》。《備忘錄》為佛殿提供了建設依據。
佛殿建設期間,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以及省、市的高度重視,省、市政府分別將佛殿列為重點建設項目具體協調解決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委成立了建設佛殿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佛殿建設事宜,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視察工程建設情況,為佛殿建設及與佛殿相關的活動建言獻策,并多被采納。印度政府同樣重視佛殿建設,不僅派工程師常駐工地指導施工,而且印度高官也多次蒞臨白馬寺察看工程建設。
根據計劃,佛殿將適時舉辦盛大的竣工典禮以示紀念。 (原標題:白馬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