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劉備簡介
2013/6/25 11:15:5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劉備(公元161-223年),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劉備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是他父親早死,家境貧寒,與母親賴販草鞋、織草席度日,但他志存高遠、以卓越的品質、謙遜的作風招攬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關羽、張飛、糜竺、簡雍、孫乾等),雖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最后卻靠堅韌不拔的毅力終成大事,建立蜀漢,從一個賣草鞋的變成昭烈皇帝,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籠絡豪杰,深得人心
劉備寡言少語,喜怒不形于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劉備年輕時師從東漢大儒盧植,不愛讀書,喜歡弄狗騎馬,喜歡結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時代就有不少年輕人爭相依附他,這是他性格的優(yōu)點。
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買、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于曹操的地方。曹氏父子占據北方大部,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軍事上都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曹操行事殘暴,時常就屠城,劉備行事多與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劉備寬仁;曹操狡詐,劉備忠厚;曹操篡漢,劉備扶漢,因此,劉備深得人心。劉備入蜀后,實行拉攏當地豪門士族的政策,發(fā)還他們的田地和房屋,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因而深得民心。
識人善用,君臣融洽
劉備禮賢下士,慧眼識才。在愛才、用才上,盡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對人評價,“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陳壽也評價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勢單力薄,顛沛流離。雖然兩次占據徐州,但都最終失敗,但是他注意收買人心,不論什么情況,他都以民為先。劉備在鄉(xiāng)黨之中得到后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三顧茅廬得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對”,形成自己的立國綱要。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yè)。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zhèn)守了漢中這個戰(zhàn)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很會籠絡人心。
堅忍不拔,終成大事
劉備性格中還有堅韌不拔、屢敗屢戰(zhàn)的優(yōu)點。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艱辛異常,東奔西走如喪家之犬,依靠袁紹時,受到節(jié)制,依附曹操時,曹操眾謀臣想誅殺他。曹操兩次都免殺,并以禮相待,后他又趁機逃脫,聯吳拒曹。他也曾依賴劉表,卻被劉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圖稱霸。可見他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個打不敗、拖不垮的硬骨頭。
寬以待人,心胸廣闊
夷陵之戰(zhàn)中,劉備大軍潰敗,部將黃權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率軍投降曹魏,當時大臣們都勸劉備將黃權全家滿門抄斬,劉備卻說,黃權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舉動,還說,“黃權并沒有辜負我,是我辜負了黃權!”,身居高位,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為難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寬以待人評價劉備。(原標題:三國人物:劉備簡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國際在線 20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