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全香:我身上有祝英臺的影子
2013/6/26 9:48: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新華網浙江頻道12月19日電 傅全香
生于1923年,浙江嵊州人(原嵊縣)。
上世紀50年代初,傅全香曾在《十八相送》和《織錦記》中首開定腔定譜先例,她的唱腔廣泛借鑒京昆和評彈的唱法,特別是她在師從京劇大師程硯秋之后,在程派唱腔“真聲假一點,假聲真一點”的理論中汲取營養,真假混聲結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寬廣,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于激情,被譽為越劇界的“金嗓子”、“越劇花腔女高音”,創造出越劇花旦的代表性流派“傅派”。
傅全香的代表作有:《梁山伯與祝英臺》、《杜十娘》、《情探》、《孔雀東南飛》、《李娃傳》、《李清照》等。
走進一條上海老弄堂,在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中,記者找到了傅全香的家。房子很老,乘著電梯一路晃晃悠悠地上去,心好像隨著電梯回到了半世紀前,眼里全是眼角飛揚、長袖善舞的女子。
也許是聽到了動靜,傅全香早早地就候在了電梯口。電梯門還沒開,耳邊便飄來一句輕柔的問候:“你們來了。”
披著紅棉襖的傅全香把記者迎進屋子,客廳不大,但古色古香。一爐檀香在壁爐上面繚繞著,四面的墻上掛滿了她的劇照,這個屋子頗有幾分越劇里閨房的味道。
蝴蝶胸針
“我一生中塑造了很多婦女形象,真正喜歡的只有這三個。”傅全香指了指客廳正墻,上面掛著她扮演的祝英臺、李清照、劉蘭芝三個女性形象的劇照,她們都是品行堅貞的女子。
三人中,祝英臺是她最喜歡的,“自從我演了《梁!泛,我身上便有了祝英臺的影子。”傅全香說。甚至,她愛屋及烏地喜歡上了蝴蝶。“蝴蝶是美的象征,代表著家庭幸福。”說到蝴蝶,傅全香總是忍不住地激動,表情也連帶生動起來,飛揚的眼角,與墻上那個“祝英臺”一般嫵媚。
傅全香最珍愛之物便是她那一盒子的蝴蝶胸針,當記者要求觀看一下時,她有點猶豫,想了一會,很不舍地說:“只能看,不能摸的。”在得到記者許諾后,她才從內房拿出一個有些破舊但仍不失精致的首飾盒,在她揭開首飾盒中白色小方巾的剎那,記者忍不住驚呼:“好漂亮的蝴蝶!”各種材質、各種樣式的蝴蝶就這么靜靜地伏在那里,傅全香幾乎是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胸針,湊近臉龐用方巾小心地擦著,那動作,那表情,就像愛撫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放好首飾盒,傅全香改變了話題,從對愛情忠貞的祝英臺聊到了愛國詩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70歲的時候,在越劇電視劇上塑造的藝術人物,我想演李清照這個角色想了40年。我一生演了很多的女性,卻沒有演過李清照這樣的愛國女詩人。缺少了這個形象,我的越劇就有一塊缺憾。1951年和1960年,我寫過關于李清照的兩個故事提綱,很可惜都沒實現。
“1990年,我演完《杜十娘》后,該戲的趙導演給我提了個意見,他說我演的戲中以二八佳人為多,應該再去嘗試一些年紀大一點的角色,比如李清照。他的話說到我心坎上去了,我們倆一拍即合。他寫劇本,我琢磨角色。
“我把研究李清照的書都看了一遍,還按照李清照寫過的詩詞走了一遍她走過的路,從山東、杭州、金華、蘭溪、義烏、東陽、天臺山到嚴子陵釣魚臺,足足走了兩年。在我70歲的時候,電視劇總算拍出來了,雖然由于資金問題只拍了兩集,有點遺憾,但是我的越劇人生完滿了。
“這次將到杭州演出的劇目是由我的學生陳穎演的《人比黃花瘦》。我老了,演不動了。”
不懼絕癥
傅全香說話的時候喜歡用手指敲著桌子,速度時快時慢,配合著語速,就像是給自己的話打拍子。
“習慣了,別人都說我說話就像唱戲一樣。”傅全香不好意思地笑笑。跟越劇打交道后,她的生活中便充滿了越劇的影子,婉轉柔和的語調、蘭花指的手勢、靈動的眼神,一顰一笑全是劇中人的影子。
如果不是無意間看見桌子上放著的檢驗單,記者一直以為眼前這個臉色紅潤、說話鏗鏘有力的老人身體很健康。對于身體,傅全香毫不在意,“沒關系的,我以前還得過絕癥呢。”她問記者:“絕癥,你知道是什么嗎?就是得了就要死的病,可是我不怕。”
“當年,我跟尹桂芳合演《桃花扇》的時候就被查出肺病第三期,醫生直接判了我死刑,所有人都以為我沒救了。家人和朋友都勸我休息,可是,我想我已經沒時間了,怎么還能休息?我就繼續上臺演出,直到演《桃花扇》‘撕扇’那場戲,暈倒在臺上。醒過來的時候已經躺在醫院,我的身體吃不消再演戲了,所以我就回家鄉養病,足足兩個月我都不能躺下睡覺。
“當時我的父母都已經不在了,只有姑媽陪著我。我唱了這么久的戲,在上海已經成為越劇頭牌,可是姑媽都沒有聽過我唱戲。我每天躺在床上,沒事就唱越劇給姑媽聽,每天都唱。姑媽總是聽著聽著,眼眶就紅了起來。
“那段日子,我一邊養病,一邊回想我的越劇生涯,還真悟出不少東西。也許是我命大,后來我又回到了越劇舞臺上,有一種死里逃生的感覺。這次在杭州演出的《桃花扇》‘撕扇’那場戲,除了懷念尹桂芳大姐之外,就是回顧我的人生。”
采訪結束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傅全香要記者留下吃夜宵,見記者執意拒絕,她才很不甘心地送記者到電梯口,并連連關照“開車要小心”。在電梯門即將合上的一剎那,她開心地說:“元月杭州見。”(原標題:傅全香:我身上有祝英臺的影子)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今日早報 2004-12-19 作者: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