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082— 1135),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chuàng)“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并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趙佶倡導(dǎo)文藝,使承繼五代舊制的“翰林圖畫院”又營運(yùn)了一百多年。在政治上趙佶昏庸無能,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在位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今浙江省紹興縣永佑陵。
趙佶生于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他的哥哥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去世,因無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佶繼位,趙佶時年十九歲。
趙佶繼位在當(dāng)時曾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認(rèn)為其輕佻不可以治國,但向太后力薦之,并以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dāng)立。”(《續(xù)資治通鑒•宋紀(jì)八十六》)趙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號為“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tǒng)治政權(quán)的開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趙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免,時稱六賊。趙佶還以“紹述”的旗號,定司馬光、文彥博等臼余人為”元祜奸黨”,定章悼等人為“元符黨人”,刻石朝堂,以示貶斥。
趙佶生活窮奢極侈,和六賊濫增捐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興土木,修建華陽宮等宮殿園林。他派朱勛設(shè)立蘇杭應(yīng)奉局,搜刮江南民間的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運(yùn)送汴京,修筑“豐亨豫大”(即豐盛、亨通、安樂、闊氣的意思)的園林,名為“艮岳”,將北宋政府歷年積蓄的財(cái)富很快揮霍一空。“花石綱”又害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
趙佶還尊信道教,大建宮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并經(jīng)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rèn)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nèi)屠狗。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0月,金軍大舉南侵,金軍統(tǒng)帥宗望統(tǒng)領(lǐng)的東路軍在北宋叛將郭藥師引導(dǎo)下,直取汴京。趙佶接報(bào),連忙下令取消花石綱,下《罪己詔》,承認(rèn)了自己的一些過錯,想以此挽回民心。金兵長驅(qū)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著一個大臣的手說:“沒想到金國人這樣對待我。”話沒說完,一口氣塞住了喉嚨,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紙和筆,寫了“傳位于皇太子”幾個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稱“太上皇”,讓位于子趙桓(欽宗),帶著蔡京、童貫等賊臣,借口燒香倉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 (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圍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綱擊退北返,趙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趙佶與子趙桓為庶人。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shù)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fā)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據(jù)說,趙佶聽到財(cái)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趙佶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凌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qiáng)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后,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祖先獻(xiàn)俘。爾后,趙佶被金帝辱封為昏德侯,關(guān)押于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后又被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囚禁。囚禁期間,趙佶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晦恨、哀怨,凄涼的詩句,如:徹夜西風(fēng)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但是,他的悔恨只是限于“社稷山河都為大臣所誤”,并沒有認(rèn)識到是自己的昏庸奢侈才導(dǎo)致了亡國和自己成為階下囚的結(jié)局。公元1127年7月,趙佶要派臣子曹勛從金偷偷逃到南宋,并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宋高宗)快來援救父母。”趙佶將這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趙佶哭著叮嚀曹勛,切記要轉(zhuǎn)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后將手帕也交給曹勛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
趙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國城,金熙宗將他葬于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jù)協(xié)議,將趙佶遺骸運(yùn)回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
徽宗在位時廣收古物和書畫,擴(kuò)充翰林圖畫院,并使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對繪畫藝術(shù)有很大的推動和倡導(dǎo)作用。吹彈、書畫、聲歌、詞賦無不精擅。平生著作極多,散佚無存。存世畫跡有《芙蓉錦雞》、《池塘秋晚》、《四禽》、《雪江歸棹》等圖。有詞集《宋徽宗詞》。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xiàn)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趙佶短暫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趙佶在位期間,極盡享樂的生活,整年在壽山艮岳、九成諸宮中寫字、做詩、畫畫、聽歌、看舞,對治國理財(cái)用人之道既無能為力,且漠不關(guān)心,將政治大權(quán)錯托佞臣。靖康之難,國祚中斷,趙佶生活的浮華侈靡亦毀于一旦。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恥辱,國家橫遭掠奪,百姓慘遭蹂躪,趙佶本人亦倍受離亂之苦。尤其與早年的奢侈享樂生活相比,晚年的凄慘境遇令人難以想象。這便是神宗眼里“仁孝”且具“福壽”的端王佶的最后結(jié)局。但是,一敗涂地的政績并不能掩去他在藝壇上的光輝,從文化史、藝術(shù)史上來看,趙佶有其光輝的一頁,在藝術(shù)上的造詣以及為推進(jìn)中國美術(shù)發(fā)展所作的貢獻(xiàn),是值得肯定的。(原標(biāo)題:宋徽宗: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趙佶個人小檔案
姓名:趙佶
出生:元豐五年(1082)
屬相:狗
卒年:紹興五年(1135)
享年:54
謚號:圣文仁德顯孝皇帝
廟號:徽宗
陵寢:祐陵
父親:趙煦
母親:陳皇后
初婚:18歲
配偶:王皇后、鄭皇后
子女:31子34女
繼位人:趙桓
最得意:收復(fù)燕京
最失意:被金人俘虜
最不幸:客死他鄉(xiāng)
最痛心:館藏書畫為金人所奪
最擅長:繪畫、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