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縣西張村鎮富村有個老天爺廟,據村民說,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老天爺就是富村人。老天爺原名張有仁,這座廟是鄉民們所建,用來紀念他的。按照民間的說法,百姓口中的老天爺其實就是玉皇大帝。像這樣一位在中國人心中地位尊崇的神怎么會出自富村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日前專程來到富村一探究竟。
初見老天爺廟
老天爺廟位于富村東側一處高坡之上,東臨崤山,廟后約10公里處就是建里水庫。按照傳統風水的說法,這里是一處風水寶地。該廟不大,占地只有三四畝。進了廟門,是前后兩進連在一起的大殿。從廟宇的建筑材料看,四面山墻和廟的座基使用的青磚和現在機制青磚明顯不同,應為明清時期的形制。
廟前的4根柱子基部都有青石制成的柱礎,應該也有些年頭。廟的后殿正中供著玉皇大帝的神像,兩側分別是面目猙獰的四大天王。前殿掛著一些祈雨的獻匾,其中一塊獻匾上書寫著“沛然下雨”,落款時間是“民國九年”,還有“吳山溝、馮家溝、魚池河四社人祈雨敬叩”等字樣。另一塊寫著“普被甘霖”的獻匾沒有落款,但年代應該也是在解放前。從這些牌匾可以看出,這里原來主要是一個供周邊百姓祈雨的神廟。當地老鄉介紹,在解放前,每遇荒年,周邊幾十里的村子都來這里祈雨,包括距富村30多公里宮前鄉的村民,可見當年老天爺廟的影響力之大。在古時,廟里還做了一個木質的玉皇大帝神像,以便鄉民抬到田間地頭舉行祈雨儀式。
古廟多次翻修
老天爺廟前殿的墻上還嵌了兩方石碑,這兩方石碑是1999年重修廟宇時在院中發現的。其中一方刻的《波池序》,記載的是村里修筑波池的事情,時間是道光七年。碑文中所說的波池,就是廟旁的大水池,碑文中大概解釋了波池是村脈所系,所以村民集資重修了波池。另一方石碑刻的是《東路富村重飾神像序》,碑文寫道:“村中各廟油門筑墻共費錢二十三千文,屬村人按地廳拔錢。”碑文還記載了發生在當地的兩次蝗災事件:“六月十六日,黃蟲至東來,飛起去遮日,落下雪蓋地,青苗于頃刻不見田,二次八月小蟲來又吃麥苗。”立碑時間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十八日。道光二十年,富村周邊村莊遭受了蝗災,所以村人集資重新修繕了廟宇,以求平安。
在道光二十年前后,由于西方大量鴉片輸入的緣故,大清帝國已經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白銀對制錢的兌換比例已經由道光初年的1兩白銀兌換 1000文制錢漲到了1600文。如果按照近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收盤價每公斤8567元計算,1兩白銀折合人民幣428.35元,那么二十三千文相當于現在的6157元錢。這些錢大約也只夠給廟里的神像和廟門重新刷個油漆。按碑文記載,那次對廟宇的修復距今已有171年。至于建廟時間,則沒有看到任何文字記載。
廟宇最后一次翻修是在1999年,由喬建立出資重新修了房頂、塑造了神像。據喬建立介紹,那次重修時廟里的大梁都在,四面山墻有部分受損,只有廟頂是重修的。記者在廟內的瓦礫中還能找到大量當年的屋瓦。這些瓦片全是青瓦,滴水檐處制有較為精致的紋飾,再參看山墻、柱礎的結構,就知道當年這座神廟的建構者是費了一番心力的。但是1999年的這次重修卻使用了綠色琉璃瓦和黃色的釉面角獸,這種規格的屋頂雖然配得上玉皇大帝尊崇的身份,卻不符合當年的形制,和文物修補修舊如舊的理念相左。
老天爺的傳說
為什么老天爺是出自富村,而且姓張呢?
傳說與《封神演義》講的內容有關。村里的老人說,張有仁是被姜子牙封為玉皇大帝的。
傳說是這樣的:古代富村有個勤勞善良的小伙子名叫張有仁,因為他宅心仁厚,所以在村里的威望很高。在周武王伐紂的時候途經今陜縣富村,張有仁帶領村里的一些小伙子加入到伐紂的隊伍。伐紂主要是在周武王的謀士姜子牙的統帥下進行的。伐紂勝利之后,姜子牙分封列神,而張有仁則被封為玉皇大帝。
《封神演義》上面這樣說,在推翻了商紂的暴政之后,姜子牙上奏周武王:“老臣奉天征討,滅紂興周,陛下大事已定;只有屢年陣亡人、仙,未受封職。老臣不日辭陛下,往昆侖山,見掌教師尊,請玉牒、金符,封贈眾人,使他各安其位,不致他悵悵無依耳。”也就是說,現在打下天下了,但是很多陣亡的將士和一些功臣沒有封賞,我要去昆侖山找我師傅,請來玉牒、金符等法器給大家分封。
傳說中張有仁被封為玉皇大帝的情節非常神奇,頗具智慧與狡黠。據說,姜子牙挑了一個好日子,開始設壇分封各路神仙。一個個神仙都分出去了,只有主宰世間萬物的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卻一直沒有封出去。等在壇下的眾人著急,問姜子牙:“玉皇大帝誰當啊?”姜子牙本想把這個位置留給自己,就含糊其辭地敷衍道:“自然有人當,你們不用瞎操心。”
張有仁聽到姜子牙叫自己的名字,于是就站出來應了一聲:“到!”結果,玉皇大帝就封給張有仁了。
探究傳說的影子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記者查閱了關于周滅商那一段歷史,發現這個傳說還真有一點歷史的影子:周文王死后,子發繼位,是為武王。武王九年,大會諸侯于孟津。大會上,周武王舉行了誓師的儀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從此,眾多的諸侯都聽從周的指揮。
在孟津之會以后不滿兩年,周武王便興兵伐商。他親自率領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萬人及各地的諸侯軍隊,從孟津渡河,沿河向東進軍。
周武王十一年一月,他率大軍到達殷郊牧野(今河南淇縣境內),商王紂匆忙出兵應戰。但是,那些被迫從軍的奴隸一到陣前便倒戈起義,引導周軍攻入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自焚而死,商朝滅亡。隨后,周武王又分兵出擊,基本上控制了商王朝統治的主要地區。同年四月勝利班師,正式建立了周王朝。
從史料分析,周武王是從陜西長安縣灃水西岸的鎬京(西安近郊)率軍東征。而富村的確處在當年周武王的行軍線路上。
那么,當年生活在陜縣富村的張有仁有沒有可能參加了這次東征,甚至立下戰功呢?我們不得而知。記者寫這個稿子,就因為它是發生在身邊的傳說,所以引起了探尋的興趣。【原標題:“老天爺”是俺富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