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歷史傳說 >> 瀏覽相關信息

盧姓和盧氏的淵源

2013/7/8 14:41:17 點擊數: 【字體:


    盧氏縣得名于周初古盧氏國,縣域與古盧氏國相一致。筆者經過長期考證,認為盧氏是中華盧姓的最早和主要發源地,盧姓的祖根在盧氏。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國西北氣溫持續向干涼方向發展,河西走廊由茂密的森林和廣袤的草地變成半草原、半荒漠化地帶。環境考古學研究表明,西北方的常山下層文化開始向中原移動。在公元前2400年的一個冬季,華夏國的黃帝(帝江)戰勝三苗國的夸父后,居住在今陜西關中和商洛一帶。隨后,各部落隨華夏黃帝挺進中原。倉頡集團沿黃河東進,遷徙分布在今三門峽、鄭州、濮陽一帶黃河沿岸;杜康集團則沿洛河分布,核心部分定居在伊洛河交匯處一帶,所以又稱伊祁氏。該部族擅長制陶和造酒,所以后來杜康集團首領奉命帶領部分族人北上,保障華夏黃帝軍隊陶器和米酒的后勤供應,被封為高陶氏,定居在今河北、山西一帶,史稱高陶氏、高唐氏和陶唐氏。堯帝出于杜康集團這一支系。

    定居在今盧氏縣的是杜康(陶唐)集團的一個部落。該部落由兩個通婚氏族組成,一個稱尊,一個稱盧,后來發展為尊盧氏部落。“尊”指蒸酒和盛酒用的大型陶器,“盧”指放盛酒器和盛飯器的土墩子。杜康集團驅逐了居住在當地的中原各部落后,華夏帝國建立。作為勝利一方,華夏帝國獲得了大量的奴隸,這些奴隸從事制陶、造酒和田間勞動。

    公元前16世紀,商帝國崛起。因紅山文化的商屬于九黎人一支,不屬于夏族之列,故對夏族實行殘酷的統治。商人稱中原的夏人或姜人為多羌,并把多羌作為人殉人祭的對象。中原夏人處于不穩定和動蕩之中,整個伊洛河流域興盛的酒業很快走向凋謝、衰敗,但尊盧氏從商人那里學到了先進的金屬冶煉和鑄造技術。由于地處山區,金礦較多,所以在商帝國中后期,為滿足商朝貴族的需要,興起了青銅冶煉業。今范里鄉一帶也成為當時小有名氣的青銅冶煉和鑄造中心,經濟和軍事力量得以恢復和壯大。

    周帝國建立后,在中原大量封建親威,建立殖民地。周右司徒率虢師攻下盧氏腹地,奪取了代表盧氏君權象征的盧金氏鼎,并在盧氏筑虢臺祭祀慶祝。盧氏族人分兩支逃亡,居住在今范里鄉一帶的盧氏族人沿洛河逃亡定居到今宜陽縣一帶,以盧為姓。后在虢師的不斷討伐下,盧氏族人東遷逐漸散居于中原大地。另一支盧氏國君王族率兵據守在今盧氏縣五里川一帶,希冀恢復盧氏國。在虢師的追擊下,沿長江水系進入鄂西北,建立壚(同盧)國,并以國為姓,以金屬冶煉、鍛造名聞天下。后淪為楚國附屬,并多次隨楚師南征,參與爭奪今四川境內的鹽鹵資源。今天西南一帶,仍有“壚、瀘、盧、廬”等字樣的地名,這些多與盧氏人有關。秦滅楚后,隨楚師南征的盧氏軍隊融入西南少數民族之中,因此西南一帶很多少數民族盧姓多與盧氏有一定關聯和淵源。留在今潘河一帶的少許盧氏后人也以盧為姓,因為懷念古國,附近很多地方多以盧氏命名,如盧氏山、盧氏溝、鴻盧水,住的寨子叫盧氏城等。

    據最新統計數字表明,盧姓在漢族百家姓中排第42位,占漢族總人口的0.47%,總計702萬人。《百家姓》上說盧姓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呂尚第十一世孫傒公,因其受封于盧,故以盧為姓氏。另還有學者說北魏孝文帝時期,鮮卑貴族吐伏盧氏、伏盧氏、盧浦氏、莫盧氏改漢姓盧姓等。對此,筆者有以下疑問:其一,《百家姓》來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十八州士族譜》,魏晉南北朝時代流行的是士族門閥政治,庶族地主官職再大也不敢與出身貧寒的士族貴族平起平坐,那么庶族地主怎樣才能上升為土族貴族而成為各門族望族呢?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只要找出一個歷史上曾當過皇帝、國王、國君的祖宗,并能自圓其說。所以,這樣的姓氏來源多不可信。其二,盧姓起源于姜太公的第十一世孫傒公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說法也很牽強附會,無法證實。人類都有一種趨從、唯上的心理,關于自己姓氏的來源,十有八九都能找到皇帝、國王和名人,都能找一個有名的老祖先。始于春秋時期的孔姓歷朝歷代一直受到封建王朝的庇護,香火鼎盛,至今才有300萬人;三國時期諸葛兄弟二人作為宰相世家,至今姓氏傳人才區區近萬人。所以,筆者不相信702萬盧姓人只來源于一個人,更像來源于一個姓氏族群。其三, 北魏滅亡之后,漢化鮮卑人為了生存,紛紛改換門庭,如元姓改為兀姓、盧姓改為蘆姓等。

    實際上,很多盧姓人對書上寫的自身姓氏的起源一直持懷疑態度。很多南方盧姓人祖上傳說來自洛陽一帶,也已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這一問題。【原標題:盧姓和盧氏的淵源】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西部在線 2011-03-31 作者:劉存棣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