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闋,今昔是何年。”這是宋代大文學家蘇武寫的著名的中秋詞。他的問話,把我們引向了廣闊無垠的長空,引向了離我們最近、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體——月球。關于月球的傳說很多,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吳剛伐桂的故事;一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前者知道的人不多,后者卻家喻戶曉。因為它是一個牽人情腸,動人肺腑的故事。所以我們的習俗每到中秋佳節,家人團聚在皓月之下,飲酒賦詩,酹神拜月,遙望溶溶月宮, 老人們便娓娓講起嫦娥奔月的故事來。
嫦娥為什么要到那“高處不勝寒”的月球上呢?她又從什么地方上了月球?這個問題雖然沒有什么科學研究價值,卻是一個饒有風趣的話題。我們根據神話傳說,并參考了有關地望,認為這個故事最早出于洛河之濱的鞏義先民。嫦娥就是這個地方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和羿喜結良緣,在這里渡過了許多歡樂的歲月,在這里,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藥而上了月宮。
嫦娥也叫妲娥,關于她的事跡,記載在《山海經》、《淮南千》等書中,但都很簡略。只說她吃了不死藥而奔入月宮,過多的經歷,書上沒有寫,不敢妄加杜撰,至于她丈夫羿的事跡,史書上倒記載了許多。并且把他描繪成一個古代的英雄。他驍勇善射,但不恃強凌弱,——一生為民除害,做了不少于民有益的事。傳說,當時天空中有十個太陽,晚上居于扶桑,白天一起出來,強光照的大地河干澤竭,禾苗枯死,百姓無法生活。羿就用帝俊賜給他的彤弓素路,一連射掉九個太陽,大地上氣溫才降下來,草木又重新滋長,百姓得以發展農桑。河伯經常溺殺人,羿就射瞎了他的左眼。風伯常肆虐刮壞房屋,羿就射中風伯的膝蓋,使他變成了瘸子。為了徹底除掉人間的妖魔,羿又沫九嬰于兇水之上,激大風于青丘之澤,斷長蛇于洞庭, 擒封籟于桑林。
桑林就是今天鞏義市魯莊鎮魯莊村,古代魯莊一帶原是個叢林茂密、野獸出沒的地方。距魯莊不遠的后林村一帶,就曾生長著一片桑林。那時,人煙稀少,抗災滅害的能力極差,森林里出現了猛(特大的野豬)危害百姓,羿就殺了野豬,為百姓除了害。之后,羿就娶嫦娥為妻,居于鞏義。
羿娶嫦娥之后,生活過得相當美滿。二人情深意切,你恩我愛。 但羿畢竟不是凡人,他原是天上的神仙,因得罪天帝而被下放人間,所以,他在天下諸害并除,百姓安居樂業的形勢下,萌發了重回天庭的心愿。于是他長途跋涉到了瑤池,向西王母要了不死藥,準備吃藥升天。他妻子嫦娥發現了不死藥,也動了好奇心,便趁羿去打獵的機會,獨吞了不死藥。幾粒仙丹下肚,只覺身上輕飄飄的,突然從地上飛了起來,飛出屋外,飛過村莊,飛過大山,直向月宮飛去,到了月宮就成了神仙,變成了月精——專司搗藥的蟾蜍。
羿打獵回來不見了嫦娥,便到處去找,又發現不死藥也丟了, 方知嫦娥吃了仙藥升天去了。茫茫無際的天空,去哪里找呢?失去了溫柔美麗的妻子,羿悲傷極了,他痛哭了一場,決已不再續娶。
嫦娥住在廣寒宮中,也千般寂寞,萬般凄楚。每逢月白風清的夜晚,她總要窺望人間。特別在中秋,每當秋高氣爽,萬里無云之時,她更是懷著繾繾之情,攢眉低首,面向大地,深悔自己的孟浪操切。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了一首《嫦娥》詩,形象地描繪了她的痛苦心情: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首詩寫出了嫦娥凄冷孤寂之情,雖然當了神仙,但獨居廣寒,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嫦娥升天之后,羿已心灰意冷,想收個徒弟,將自己的武藝教給他,也就退居林下消磨晚年了。這時,有個叫逢蒙的人,拜羿為師,羿將射技盡數教給了他。逢蒙初學倒很用心,而且進步很快,對老師也相當尊重。誰知他卻是一個卑鄙小人,等到他全面掌握了射術之后,就想,如羿在,他就沒有出頭之日。于是,喪盡天良地趁羿不備之時,用桃木大棒將羿打死。羿這個蓋世英雄,竟死在了自己徒弟之手,成了千古遺恨。
歷史的車輪又轉了數千年,歷經帝堯、帝舜,到夏王朝,鞏義又出了一個羿,這個羿姓有窮氏,名后羿。也是長臂善射,過去許多人往往把他們混為一人,但從其生活時代及活動事實來看,則應為兩個人,后羿可能是羿的后代。 后羿的先人住在河南省滑縣東十五里的詛城,他五歲時就拜師于吉甫,學習射箭。學成之后,他將家搬到離夏都斟部僅幾十里 的窮石。窮石又叫窮谷,后改名為通谷,在今鞏義市魯莊鎮南桑、渭城河一帶。那時,夏王太康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整天在洛河南的負犢山(在鞏義境內)上打獵,國人嗟怨。后羿這時任夏之射官,他野心很大,眼看太康的政權不穩定,便想取而代之。
有一次,太康出外打獵,一百天都沒有回來,朝內一片混亂。后奕就趁機陳兵洛河邊,阻擋太康回部,并把太康趕跑了。這時后羿還未形成勢力,所以,不敢自立為國王,就立太康之弟仲康當了國王。仲康荒于酒色,不久死去,他又立帝相,帝相實際上也是后羿的傀儡,不久,后奕的權癮大發,就趕跑了帝相,自己當了國王。他依仗自己善射,認為誰也不敢惹他,他照樣荒淫無道,“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不用賢臣,卻重用奸佞寒促。寒促也是一個大野心家,他使用陰謀騙后羿出外打獵,并買通后羿的家人,在打獵時將后羿殺死,將后羿的肉煮熟讓他的孩子吃。其子不吃父肉,也被殺于窮石。后羿死后,寒促就使盡拉攏、賄賂、暗殺等手段,當了國王,并且霸占了后羿的妻子,還生了兩個小孩。
當后羿篡夏時,夏的老臣叫靡的,逃到有鬲氏,組織了軍事力量,打垮了寒促,立少康為國王,夏才算復國。
由于時光流逝,大地滄桑變化,古都斟部已經長理地下。但在這里發生過的故事,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優羲氏與八卦臺
鞏義市古洛鎮,今河洛鎮洛口村的山嶺上,有一座山頭拔地而起,高出滔滔的黃河5O多米,上有古臺遺址,這便是舉世聞名的伏羲畫八卦的地方——八卦臺(亦稱伏羲臺)。此臺呈橢圓形,東西長 150米,南北寬1OO米。高臺東側下面有一個15平方米的洼地,叫“羲皇池”。隋文帝開皇二年(公元 5 8 2年)于此敕建“羲皇祠”。元代樵國公曹鋒,為了宏揚古老文化,又于此建“河洛書院”。
八卦臺,北臨黃河,南依連山,東據虎牢,西望洛川。此處原是河洛交匯處,自古以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萬多年前,便有我們的祖先在這里勞動、生息,創造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成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發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這里仍然是一個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慶年間重建洛口村寨門時,寨門橫額鐫刻“古洛油”三個大字。兩邊刻有石楹聯,上聯是“涂光休氣兆北閾”;下聯是“赤文綠字煥東周”。概括了古洛響輝煌的過往歲月。
據傳伏羲氏就是站在這高臺上,望著洶涌澎湃的黃河,觀河水東流,察日月更替,思寒暑循環,構演八卦。 伏羲氏姓風,其母華前氏,是個部落的女首領。當時還是母系氏族時代,她的部落居于華前之情,即現在的陜西省藍田縣一帶, 因而稱華前氏。華肯氏精明能干,她帶領部落,逐水草而居,四處游 牧,他們沿著渭水、黃河向東而來,到了河南濮城一帶,華前氏有一 次到一個水草豐美的雷澤之內,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感到奇怪, 便踏上去,自覺意有所動,請有所感,忽然紅光罩身,從此有了身孕。后來她們又沿黃河、渭水而上,到了成紀(今甘肅壽安一帶),懷孕十六個月后,在此生下了伏羲。
伏羲從小就很精明,經過母親教育,樹立了為民造福的抱負,具備了圣者的德行。這時,古代已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由于伏羲在部落中的威望,他很快成了大家的首領。他教人們打獵、 捕魚,并教人們飼養牲畜,以供衣食之用,因此人們也稱他為“庖羲氏”。
伏羲氏仍然同他母親一樣,為求部落生存,四處尋找打獵和采集的好地方。因此,他帶領部落循著他母親過去東行的路線順渭水、洛水,沿黃河而下,到了河洛地區,以后又徙至陳倉,建都于陳 (今淮陽),他即位之后,就到處考察風土人情,為民興利除弊。
相傳在“癸酉元年”的夏秋之交,連日大雨,河洛暴漲,伏羲關心部落人民的疾苦,巡視河洛水流漲勢。但見黃河波濤洶涌,濁浪排空,大有懷山襄陵之勢。往昔 “洛水流注河……清濁異流,激焉殊別”的景象蕩然無存。急浪滾滾,無邊無岸。伏羲為了看清水勢,便登上洛口村東山嶺上的一個高臺上,奇怪的是這時忽然風平浪靜, 一碧萬頃,水天一色,河上泛起一片祥瑞的金光。突然從黃河里走出一只龍首馬身的怪物來,它身生龍鱗,形似駱駝,左右有翼,背上旋毛組成紋點,宛如圖形,伏羲便將其背上的圖點畫于石上。他又轉身西南,望洛水緩緩而來,碧澄如玉,流至山腳下匯入黃河。在這洛水入河處,深光四散,奇景萬千。更奇怪的是從洛河里爬出一只棕褐色大龜,背上許多白點,伏羲照樣也把這些白點組成的圖形畫了下來。伏蒙站在高臺之上,面對這兩幅黑白圖形,他仰則現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參乎身,遠取諸物,明陰陽,洞天機,從天地萬物的變化中感悟出了一個道理,經過思考,把龍圖與洛書融合起來,創制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于伏羲臺在連山之畔,所以后來即命名其創制的八卦為“連山易”。
后來,伏羲在法河圖、洛書畫成八卦的基礎上,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為卦六十有四。”這就是《周易》一書的基本內容。八卦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正如《周易系辭》所說:“作結繩而為網罷, 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庖羲氏沒,神農氏作,新木為耗,柔木為家,表褥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格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黨取諸乾 坤。創木為舟,創木為揖,舟揖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 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拆,以 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材,掘地為自,日持之利,萬民以濟,蓋取 諸小過。弦木為弧,劉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謀。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 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后世圣人,易之以棺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 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央。”
通過以上引文,說明各行各業及人民生活各方面都受到八卦 的影響。所以后代的圣哲賢君,無不對伏羲在洛口這塊神奇的高臺上,則法河圖洛書畫成八卦推崇備至。潛心研究,并有發萌。周文 王給六十四卦各系了“卦辭”;周公旦給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交 各系了“交辭”;孔子更給他們作了《十翼》,該書的系辭中指出:“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現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 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后便形成了專著《易經》。
時光已經流逝,數千年來人們交口傳頌著伏表氏畫八卦的故 事。而八卦臺作為歷史的見證,依然屹立在黃河岸邊。特別是近年在他周圍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之大,文化層之厚是其它遺址所不及的。遺址范圍近4O萬平方米,這些遺址以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為主,一直延續到龍山文化早期,地面上還散見有商、周遺存。先后發現有祭壇臺基、房基、灰坑以及用于祭掃的完整的豬骨 架等重要遺跡、遺物,采集文物標本萬余件。這說明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此定居、漁獵和經營原始農業,這個時期大體與傳說中的伏羲、神農時代相吻合。古文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為我們研究八卦臺提供了充分的物質證據!驹瓨祟}:鞏義魯莊演繹嫦娥和后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