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寨社區位于二七區西南部,南鄰曹洼,北接尖崗,東依盆劉,西傍龍西湖。處于侯寨鄉的中心位置,境內道路縱橫,鄭密路橫貫東西,侯張路、鳳鳴路貫穿南北,鳳棲路網環繞周邊,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發展空間較大的行政村。
郭姓族人最初的發源地在今天的河南、山西、陜西等地。
郭令公
吾族郭氏,原為姬姓,周文王姬昌季弟姬叔之后裔。武王姬發得天下,姬叔封地為虢國,古時以地賜姓,虢叔子孫統稱虢姓。虢郭同音,沿用后世。
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李亨家封郭子儀為汾陽王。德宗李適賜為尚父,世稱郭令公。洪洞所居者系郭子儀第七子郭曙,代宗時任司農卿、大將軍、祁國公等。
元朝末年,中原屢遭水、旱、蝗、瘟疫、戰亂。導致人口死亡十有八九,土地荒蕪。明朝建立后,曾多次移民。在鄭州定居的有始祖郭武功,字寧侯。至今已有五百四十余年,傳承了二十多代。陸續分句各地。郭武功系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第七子郭曙的后代。明朝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椿樹胡同遷民而至河南開封鄭卅西南距城三十五里中解保楊柳村〔后人改稱為臺郭村〕居住。隨長子浩字大盛,住臺郭溝北,后有居侯寨、林山寨、城內東街、鐵三官廟、娘娘廟河。后代視其為郭氏鄭州始祖。據歷代家譜記述:公在山西省有胞兄弟五人,其排行老五。生於建文二年,卒於成化十五年,享壽七十有九。
郭氏家廟
侯寨社區郭氏家廟 ,位于侯寨社區文化廣場北邊,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經過了歲月風霜的洗禮,昔日的舊貌讓人不忍目睹,破敗的院墻,殘缺的房屋,著實讓人心中憐惜。后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得到上級領導的重視,現如今正在修復之中。
郭氏家譜
這座大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推開大門走進庭院,院落中坐落著家廟主殿,兩邊兩個偏殿,老式的建筑,木質結構的的門窗,還有小閣樓的雕花以及窗式結構都讓人耳目一新,看起來不再是那么陳舊,那種復古的味道讓我想起了做這些設計人的高超技藝和文化素養…………雖時過境遷,但依稀可辨昔日的輝煌。這里已經被二七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標題:百年歷史沖洗后郭氏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