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達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現(xiàn)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與周姓之間又有什么連帶關系?
根據(jù)《姓纂》的記載:“帝嚳生后稷,至太王,邑于周,文王以國為氏。”由此可見,原本姓姬的周文王,當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樣,拿封地的名稱當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來。
由此,可以獲得這樣的結論: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漢人的血緣,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
文王以國為氏。當時周國的位置,就在現(xiàn)在陜西省的岐山縣一帶。后來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國都設在鎬。鎬的位置,是在現(xiàn)在陜西省長安縣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時候,國都遷往槐里。槐里在今陜西省興平縣的東南方。由此可見,周姓的最初發(fā)源之地,應該是在陜西這個地方,以后才逐漸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
以周文王父子為周氏的始祖,是歷來被普遍采信的說法。不過,周姓之見諸史書,并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黃帝的時候,就有過周姓的出現(xiàn)。
據(jù)《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這兩個人的后代都以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這段記載,雖然指出周氏的姓源并不僅僅為周文王的一脈,然而卻提供了一個可貴的事實——周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漢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傳統(tǒng)上的一個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被公認為周姓漢族的始祖。【原標題:文王系周姓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