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是北方人的主食,其形狀有圓的、扁的、長的、短的,味道有咸的、甜的、辣的、麻的,我吃過不少。然而,與空心燒餅相似的,我還沒有看到過;相近的,我也沒有聽說過。尤其是剛出爐的空心燒餅,香、焦、脆、酥全有了,那味道才叫美呢!
吃過空心燒餅的人,都知道有關它的傳說。
大約1300年以前,瓦崗寨起義軍為奪皇位,派出少年戰將羅成與李建成部將蘇定方開戰。幾經拼殺,雙方從郾城縣打到西平縣老王坡。此時,羅成的兵力傷亡慘重,他們吃老百姓送的燒餅,喝淤泥河里的水,仍然頑強戰斗。被圍困后,羅成不忘鼓舞部下士氣:“為了達到目的,我們即使被敵箭射死,也不能退縮!到時候,老王坡百姓會將燒餅穿個洞告慰我們的亡靈。”誰知半天后,他不幸被敵箭射殺。為了紀念這位少年英雄,老王坡人民揮淚將他葬在淤泥河畔。根據他的遺愿,一位參加葬禮的楊師傅制成了空心燒餅。
空心燒餅從和面到制餅都極為講究。親臨其境,我觀看了制作師傅的高超手藝。制作師傅將發開的面放到案上,邊加面邊揉和,揉到醒透,爾后用手揪成一個個三兩重的面團,搟成手掌大小的長圓片,拉長抹上香油,撒上需要的調料,邊卷邊把拉成的面條也抹上油。卷到五分之四時,他將余面搓成細條,也邊搓邊卷,爾后拉起,揪去一頭,用手按扁,搟成圓形餅坯,將花面朝下放在鏊子上,焙到兩面起花后放入爐內烘烤。沒過多久,他將烤得金黃的燒餅接連取出,放在案上排列整齊,然后用手逐一朝花面正中穿個洞。隨即,一股熱乎乎的香味從洞眼內散發出來,直鉆買者的鼻孔,沁人肺腑,饞涎欲滴。
在崇尚返璞歸真的今天,無論是婚壽的酒宴,還是家常的餐桌,西平人吃空心燒餅成為一種時尚。(作者: 李清海)(原標題:西平的空心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