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水席
我非常喜歡洛陽。只是形成匆匆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這個城市的精髓。在中國每一個可以稱之為古都的地方都有著講不完的故事和無窮無盡的傳說,還有根植在這個地方百姓心里的市井文化。
關于洛陽這個地方本身,說也說不完,幾乎古老中國的每一次顫動都與這里有牽連。這里可以衍生出“定都、儒學興盛、根源、文明、傳承、大運河、河圖洛書、洛陽鏟、洛陽紙貴、華夏文明、交通樞紐、牡丹、龍門、佛學、白馬寺”等等關鍵詞。洛陽的城市史建都史簡直就是一部華夏文明史。
還有一個關鍵詞忘說了。美食。
歷史總是太厚重,留給人們不是思考就是嘆惋,要么就是沉甸甸的難以露出笑容。飯桌上卻是活的歷史,吃在嘴里美在心頭,體現(xiàn)在百姓餐桌上的風情遠遠要比故紙堆里的沉重歷史鮮活生動的不是一點半點。
陜西有它的面食文化,北京有它的地域小吃,而洛陽,非水席莫屬。
洛陽的水席歷史悠久,千百年以來長盛不衰。朋友說這水席有兩種含義,第一就是很多菜都是湯湯水水,第二就是必須以流水一般一道接一道的吃,過去的婚喪嫁娶,新年團聚都要吃水席,所以這份手藝也成為夫家考量新媳婦的一道必考題目。我從未考證過水席是否出現(xiàn)在宮廷菜肴中,但假象一下,這樣的美食皇帝老兒一定也是不會放過的。
除了名字的來源外,水席還有素菜葷做、8涼16熱二十四道、酸辣口感、豐儉由人等等特點,山珍海味固然可以,但平平淡淡的土豆,蘿卜卻也能做出不同凡響的滋味。讓我流連忘返食道大開,水席也成為了再去洛陽的理由。
來自網(wǎng)絡搜索的傳說——民間關于“水席“的傳說是這樣的:相傳是袁天罡早年夜觀天象,知道武則天將來要當皇帝,但天機又不可泄露,就設計了這個大宴,預示武則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湯湯水水,即是暗指武則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則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洛陽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盤)、四鎮(zhèn)桌、八大件、四掃尾,共二十四道菜,這正應了武則天從永隆元年總攬朝政,到神龍元年病逝洛陽上陽宮的二十四年。
——可如果你走進洛陽農(nóng)村,走進豫西的各個村落,每逢紅白喜事,家家戶戶,也都是幾十道菜,湯湯水水,干干稀稀,你要讓村民花錢吃上一頓洛陽水席,他們準會連呼上當:“什么洛陽水席,不就是俺村待客的飯嘛!俺村狗剩、孬蛋都會做水席哩!”
有當?shù)氐呐笥颜媸呛谩?偸悄艹渣c小美味。這次吃了洛陽的特色,外帶水席的幾道菜。是此次河南行最美麗的回憶。哈哈哈,要不我這種人怎么會胖,永遠舌頭的記憶力不差于眼睛。

偃師銀條
這個是不是水席我不知道,但是的確十分美味。叫做銀條。認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后才人家說這東西就叫銀條。——相傳大唐貞觀十九年(645年),佛學高僧唐玄奘自天竺取經(jīng)歸唐,拜見太宗皇帝李世民,奉上從西域帶回的一種無名珍貴菜種,李世民觀罷,賜予玄奘帶回家鄉(xiāng)種植。玄奘在偃師擇地而種均不能成,后唯有洛河北岸寺莊堡四里內(nèi)最佳。一年以后,在玄奘的家鄉(xiāng)一種葉綠、花紫,根莖潔白如玉,光亮似銀的植物,成了當?shù)剡M貢朝廷的貢品,唐太宗吃后,龍顏大悅,將此菜御封為宮廷貢菜,賜名“銀條”。
欒川豆腐
這個只顧低頭吃了。不知道叫什么。話說我吃飯做飯都不喜歡拍照,總覺得不是味道。照相的后果往往都是旁邊的人忍著口水停箸等待,一邊用憤恨的眼神盯著相機,當咔嚓完的一瞬間,四面八方的筷子就伸進鏡頭里,等我老人家放下相機的時候,能嘗嘗味道就不賴了……(經(jīng)友人提示,介個叫做欒川豆腐,沾著左邊的兩碗料吃)
連湯肉片
連湯肉片,里面有胡椒,酸辣可口。吃的我昏天黑地。

咸食
這個叫咸食。(也有人說是閑食)如果說是“閑”字的話,我在懷疑是不是閑著的時候經(jīng)常吃的東西所以叫這名兒呢?后來想想也備不住是困難時期母親們?yōu)榱私o孩子干換口味兒衍生的做法。貌似吃著很像西葫蘆裹著面炸的,朋友說是蘿卜。又沒有吃出蘿卜味道,那兩位不愛吃蘿卜的人又吃美了,在大家都嘖嘖稱奇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紅樓夢里劉姥姥吃茄鲞的感覺……這蘿卜在洛陽真是充滿了各種貴族吃法;仡^我下次再來洛陽一定要拿蘿卜大做文章。

漿面條
這個叫做漿面條,它是洛陽人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漿面條的原料豆?jié){,是制作粉絲的綠豆?jié){。將做綠豆粉時滲除的豆?jié){置于一定溫度下,使之發(fā)酵變酸,再加溫到八十度左右,使液面產(chǎn)生一種蘑菇狀漿沫,加入少量香油,反復攪拌,待滾沸時,把面條下入,拌面糊使之成糊狀,最后放入經(jīng)調(diào)制的芹菜、韭菜、辣椒油、蔥花、大綠豆以及鹽。【原標題】:洛陽水席:民間風味里吃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