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董永與武陟油茶的故事

2012/8/6 10:46:30 點擊數: 【字體:

    一提起武陟油茶,人們就會隨口說起漢光武帝劉秀,好像歷史上早有定論,劉秀就是武陟油茶當之無愧的發明家。其實不然,據多方考證,武陟油茶的發明專利權證書應該歸董永所有,而對于漢光武帝劉秀,充其量至多只應該發給他一張“提高與推廣者”的大獎狀。
  
    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被王莽的新軍攆到懷縣(今武陟縣)小董村南面的沁河灘中,被正在河灘中采藥的漢孝子董永救起。他的謀士祭遵勸劉秀道:“主公,天色已晚,你我又饑又渴,不如先到董永老先生家登門拜訪,也好日后認門酬報大恩。咱在老先生家歇息片刻,然后乘黑夜它去,不露蹤跡,更為萬全”。祭遵一番話說得劉秀連連點頭:“如此煩勞董老先生”。
  
    劉秀和祭遵隨著董永到了董永家里。董永的妻子張七姐清晨起來帶著孩子去駕部村干娘家走親威,今天未歸,家中只剩董永一人。董永生怕官府耳目得知劉秀在此,也不敢聲張找他人幫忙,自己平時也不很會做飯,只會打“糊涂”(音“忽讀”,武陟人對稀飯的方言稱呼)。看著劉秀和祭遵饑渴難忍的狼狽相,董永只好自己抱著公雞下蛋,勉為其難。于是就放上鍋,點著火,添了油,將過年節吃剩下的一些小豆腐丁放進鍋中翻炒,本想再添點菜,炒菜盛出,再打一鍋糊涂。不想思想緊張過度,錯把半瓢干面倒了進去炒了起來,等到炒得半糊,才發覺錯了。時間緊迫,容不得倒掉重做,于是就將錯就錯,錯打錯處來,就又趕緊添了水,放上鹽和調料,攪成了大半鍋咸糊涂。董永用勺攪了攪,覺得有點稀,不頂饑,靈機一動,就把家中過年時剩下的炒花生米、煮咸豆、芝麻鹽、碎粉條等一古腦兒全倒入鍋內,攪得稠乎乎的。正在煮熬,饑不擇食的劉秀等不及了,拿過勺子嘗了一口,連聲叫好,不等往碗里盛,就著勺子就喝了起來。董永家里就這一把勺,也不好意思從劉秀手中奪,只好拿碗代勺,給劉秀和祭遵盛了兩碗放到桌上,他們二人一見,就象幾百年沒吃過飯似的,狼吞虎咽地“呼嚕”起來,眨眼功夫就把鍋里刮得一點不剩。就這樣,劉秀還嫌沒吃夠,把碗和勺也舔了個一干二凈。
  
    夜已深了,祭遵催著劉秀趕快離去,劉秀舍不得動身,仍不斷地吧嘰著嘴,上下舔著嘴唇,回味著剛才吃過的那頓永生難忘的美味佳肴。問董永到底做的是什么飯,竟然如此好吃。董永坦誠相告:“我以油鍋誤炒干面,做了一鍋半糊的茶飯,也不知該叫什么名”?祭遵不愧為才高八斗的文豪,眼珠一轉,脫口而出“炒之有油,飲之為茶,世上絕品,名曰油茶”。劉秀聽了連聲稱贊:“油茶,油茶,真香,真好 。”

    后來,懷都被改稱為武陟,懷都油茶也隨之被改稱為武陟油茶。天下人一提起武陟油茶,仍普遍認為劉秀是油茶的大發明家,對董永的發明專利毫不知情。但武陟縣的老百姓仍堅持尊董永為發明油茶之祖,每到正月十三日這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依照董永在當時炒面的過程,每家都要炒制二、三斤油茶粉,一直喝到正月十五晚上,慶賀三天,以表示紀念董永的偉大發明。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原文時間:2010.5.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