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不怎么喜歡吃梨,認為梨的皮厚、渣多、核大。可有一次單位中秋節發了一箱梨,這種梨和其他梨不一樣,它皮薄渣少,肉嫩汁多,香脆酥甜,含口即化。我從沒有吃過這么好吃的梨,當時還以為是進口的,后來才知道自己孤陋寡聞,這原來是我們地地道道的本地特產——孟津梨。我這個在孟津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孟津人才開始關注孟津梨。
據說,孟津梨在古代曾經作為貢梨專門送往皇宮。關于孟津梨如何成為貢梨還有一段故事。有一年,天降大雨,河水暴漲,孟津梨在黃河渡口運不出去。果農看著梨一點點爛掉,心急如焚。恰好皇上帶太后出游,也被阻于此。太后偶感風寒,久病不愈,非常想吃水果,派人四下尋找。當地的果農就從所剩的梨中挑出幾個,獻給太后。太后吃后,頓覺神清氣爽,食欲大開,病情好轉。皇上非常高興,厚賞果農,并指定孟津梨為貢梨,孟津梨從此名滿天下。
說也奇怪,孟津梨離開孟津種植到外地,就會失去它獨有的風味兒。這可能是孟津這方土地更適合它。現在,每到中秋節,我都會到果園買幾箱孟津梨,送給親友,讓他們也能在節日里和我一起分享這人間美味。
在梨成熟的季節,在孟津會盟鎮的大街小巷,村口地頭,你會看到成箱成箱黃澄澄的孟津梨,拿一個嘗一口,香脆酥甜,含口即化,那甜會一直醉到你心里,我想當年的孟津梨也是這樣征服了皇上和太后。
我的職業是導游,每次給游客介紹完孟津的歷史文化,我都不忘給大家詳細介紹孟津梨,我認為這么好的東西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曾經作為貢品的孟津梨。(張雁雁)(原標題:導游推薦的孟津梨)